《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docx
PAGE1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
一、课标解读
1.内容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2.学业要求
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在探究盐类水解的因素时,采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从宏观实验现象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用水解平衡方程式进行符号表征,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将盐类水解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旧教材中,《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的内容属于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水解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盐类水解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探究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以及应用水解平衡移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盐类水解的应用。既强化了盐类水解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巩固了化学平衡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承前作用。同时,盐类水解的本质分析地位重要,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离子行为,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分析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重难点,本节课中体现的微粒观、变化观的化学重要思想对突破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相关问题有很大帮助。本节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探究和研讨活动,旨在促使学生从关注单一平衡的移动发展到关注平衡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通过调控平衡移动来解决问题,促进平衡思想在复杂体系和真实问题中的应用。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将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分解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两个部分,更加严谨细致。此外,新教材在实验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时,提出2个问题“FeCl3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写出FeCl3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溶液水解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与旧教材“从反应物性质考虑,FeCl3是否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率,影响FeCl3溶液水解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问题更加简短明确。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采用提供实验药品,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药品进行实验探究,更突显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原因以及溶液的pH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但难以与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联系起来,用水解平衡移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认识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释反应条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原因。
2.能列举盐类水解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依据盐类水解的原理进行解释,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价值。
【评价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诊断学生对盐类水解平衡的掌握程度。
2.通过查阅资料、科学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反应的平衡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思路
教学组织框架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思考一】分别往等浓度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两种溶液都显红色,并且Na2CO3溶液红色更深。
全班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过渡]那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教师讲解:
定性分析: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水解程度:HCO3–CO32–弱酸强碱盐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
酸性:H2CO3HCO3–生成盐的弱酸酸性越弱,即越难电离(电离常数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定量分析:
由于Ka1Ka2,所以KhKh,即Na2CO3水解程度更大。Kh只受温度影响,其数值越大,水解趋势越大
【内因总结】生成盐的弱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