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影像诊断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鉴别 腺样囊性癌 密度多不均匀 可有囊性低密度区 沿神经播散蔓延的倾向 有时仅靠影像难以鉴别 鉴别 脊索瘤 以蝶骨体部或蝶枕联合为中心的骨质破坏为主 T2WI信号较高 鉴别 鼻咽横纹肌肉瘤 儿童 鼻咽增大的软组织肿块 可有颅底骨质破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侵袭性垂体瘤 破坏鞍底长入蝶窦内,引起广泛颅底骨质破坏 以蝶鞍为中心,鼻咽粘膜多正常,少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 放疗(首选) 手术切除 化学治疗 中医治疗 生物细胞治疗 通过生物技术在高标准实验室内培养自体免疫细胞、回输体内直接杀伤癌细胞的方法(DC-CIK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 警惕症状 涕血、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 防癌普查 鼻咽细胞学诊断 EB抗体及DNA检测 饮食 少食或者不食咸鱼、腌制食品 忌烟 鼻咽癌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鼻咽顶壁和咽隐窝(侧壁),多方向生长浸润 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 好发于亚洲、我国南方,广州、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病理 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常见未分化癌 首选放射治疗 病因 遗传因素 病毒因素 EB病毒 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可不明显 鼻部症状 出血(涕中带血)、鼻塞 耳部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 脑神经症状 头痛、复视、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面麻、舌肌萎缩、伸舌偏斜 颈部肿块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出现多见 其他伴发 皮肌炎 停经(罕见) 检查项目 EB病毒血清学检测 前鼻孔镜检查 间接鼻咽镜 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活检 颈部活检 细针穿刺抽吸 鼻咽细胞学诊断 鼻咽侧位片、颅底片、CT、MRI 超声 确诊 鼻咽镜下活检 影像学检查(CT、MRI) 早期发现 肿瘤浸润的范围(临床分期、放疗) 放疗后随访 影像表现 CT:咽隐窝变浅、闭塞,咽侧壁增厚、不对称(早期) 均匀软组织密度肿物,坏死密度可不均匀,分界 不清(中晚期) MRI:T1WI中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 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较均匀、坏死则欠均匀 周围结构受累 周围结构受累 向前 鼻腔、 鼻旁窦 侵犯翼腭窝、经圆孔进入前颅窝、 经翼管进入中颅窝颅内, 自眶尖再经眶上裂进入颅内, 亦经蝶腭孔进入鼻腔 向后 咽后间隙及椎前间隙(颈动脉鞘、颈静脉孔 及舌下神经管) 向外 咽旁间隙 向上 直接侵犯颅底、进而累及海绵窦、蝶窦和颅内浸润 向下 口咽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上部较宽广,下部逐渐狭窄,移行于翼腭管。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分支,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向前:眶下裂——眼眶 2.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3.向内:蝶腭孔——鼻腔 4.后内:翼管——破裂孔 5.后上:圆孔——颅中窝 6.后下:腭咽(鞘)管——鼻咽 7.下:翼腭管——腭大孔——口腔 8.下:翼腭管——腭小孔——口腔 通连: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2.向内:蝶腭孔——鼻腔 3.向前:眶下裂——眼眶 4.后内:翼管——破裂孔 通连: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5.后上:圆孔——颅中窝 6.后下:腭咽(鞘)管——鼻咽 7.下:翼腭管——腭大孔(管)——口腔 8.下:翼腭管——腭小孔(管)——口腔 腭咽(鞘)管 颈部淋巴结转移 首站 咽后组淋巴结外组; 其他 颈静脉链周围及颈后三角区; 约70%边缘规则、均匀,轻中度强化; 边缘不规则强化、内部低密度坏死(典型鳞癌转移淋巴结征象) 其他 TMN分期 I期 T1N0M0 IIA期 T2aN0M0 IIB期 T1,T2aN1M0;T2bN0,N1M0 III期 T1N2M0;T2a,T2b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