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6.2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教师 主备人 林锋锋 修 改 人 徐元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126-P128及P1293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使学生会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区别。
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准备:
空白统计图表,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挂图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呀?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2.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制作统计图。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统计图上快速完成统计图。汇报展示,简单评价。
4.导入。
教师小黑板出示两个国家所获金牌情况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说感受。(很麻烦!)
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实践,解决问题
(一)自主探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根据信息,在课本P127页的统计图上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组织学生自由绘制。
2.汇报展示优秀作品。
①汇报绘制过程:描点 连线 标数据
②汇报绘图重点及注意点:注意画出图例;标明图例;明确图例的作用。
3.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吗?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然后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评价。然后教师总结明确:
相同:二者都可以表示每组数据的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不同: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每组数据的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总结特点。
根据比较自由总结,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分析统计图
1.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思考课本P127的问题。
2.汇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导学生重点说清第(3)小题:根据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国则趋于平稳。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P129的第1题。
①分析统计图,比较身高变化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西瓜
香蕉
桔子
梨
葡萄
男
13
5
1
2
5
女
8
3
2
4
8
月份
销量/箱
品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甲
120
115
142
155
158
165
乙
104
120
129
137
137
124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说理由。
②教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③小结:条形统计图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地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1.回顾整理:说一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反思评价: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五、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每组数据的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还可以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作 业 设 计 基础:
1.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
某超市2005 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液晶电视
普通电视
综合:
2.下面是李军收集的2007 年春节期间荔湾花会和越秀花会游览的统计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