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的时相性变化及PCI联合rhBNP治疗的逆转效应.pdf

发布:2018-01-08约23.25万字共1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文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的时相性变化及 PC I联合rhBNP治疗的逆转效应 摘 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related 主要发生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artery,IRA)所支配的区域;如 果IRA未及时开通,失去收缩张力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间发生非同步或矛 盾舒缩运动,而形成急性室壁瘤(acuteventricular 将进一步增加对梗死边缘带心肌的牵张负荷,导致进行性左室重构,加重 ventricular 心肌缺血,促进室壁瘤(1eft aneurysm,LVA)扩展与心衰恶化, adverse events,MACE)的发生。 明显增加AMI后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jor AVA于AMI后早期即可发生,但目前对于LVA的研究多局限在慢性LvA上, 临床上仅在心电图上ST段持续抬高超过半个月时才考虑LVA的诊断,而此 时已有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内,形成纤维瘢痕组织已发展至解剖性LVA。 一般认为,AMI早期重构发生在心肌梗死后72d时,而对于此阶段急性 LVA的形成及其时相演变过程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有急性LVA形成的患 者死亡率在AMI患者中最高,即使患者的射血分数相似,有LVA的患者病 死率,也比无LVA患者高6倍以上。因此早期诊断LVA的形成对于早期进 一步强化逆转左室重构的治疗、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虽然连续心脏超声检查发现AMI发病后3小时内左心室腔即开始扩 大。但目前关于AVA最早何时发生尚缺乏详实报导。AMI后即刻行导管 法左室造影(1eft 形态、结构、舒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LVA的形成做出准确 natriuretic 判断。而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家族中的一员,它是对容量和压力过负荷的反应性产物,其分泌水平与心 室内容量和/或压力负荷状态成正相关,并在血流动力学容积和压力调节 的保护性代偿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NP作为反应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左室 重构的标记物已有共识,它在AMI演变过程的水平变化对于LVA的形成 有无预测价值及心肌梗死后LVA形成的时相过程与血浆BNP水平关系亦 不清楚。PCI是急性心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LVA的治疗和逆转作 中文摘要 用尚不清楚,尤其是心肌梗死后LVA患者能否长期获益尚不清楚。本研 究通过对连续入选的AMI患者行LVG直接获得急性室壁活动的形态与功 能参数,明确LVA形成的时相过程。结合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相位分析 进一步明确不同时段PCI对于急性LVA患者心室运动的同步性、心功能 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BNP在诊断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failure,HF)的预后方面上得 syndrome,ACS)/AMI以及心力衰竭(heart 到多方认可,其在临床治疗领域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rhBNP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性已在一些急性失代偿HF的 试验中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导管法LVG并结合心脏超声和平衡法核素 心室造影相位分析,探讨PCI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hBNP对 AMI.LVA患者左心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本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急性心肌梗塞后室壁瘤形成的时相性变化 目的:通过对连续AMI患者行导管法左室造影,分析AMI后LVA 形成的时相性变化及影响LVA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AMI后心室容 积、压力及形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