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制作演示文稿第8课二、自定义动画顺序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二单元制作演示文稿第8课二、自定义动画顺序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二单元制作演示文稿第8课——自定义动画顺序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自定义动画顺序,学生能够理解动画在演示文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信息呈现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表达和交流。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包括幻灯片的创建、编辑和保存等基本操作。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动画效果,但对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能掌握不深。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逻辑思维和细节处理上存在不足。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喜欢独立探索的,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自定义动画顺序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动画效果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动画的合理运用;二是动画顺序的调整可能比较复杂,学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三是动画效果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影响演示文稿的整体美观和专业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通过示范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自定义动画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框架。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自定义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技巧。
3.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动画顺序的调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使用PPT展示动画效果案例,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动画制作的相关教程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3.互动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实时操作演示和反馈,提高教学互动性和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总时长: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制作精良的演示文稿,引导学生思考动画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动画在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运用动画来提升演示效果?
2.提出问题:
-提问: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介绍学校历史的演示文稿,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动画效果?
3.引导学生回顾:
-回顾之前学习的幻灯片制作和基本动画效果,为自定义动画顺序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自定义动画的基本概念:
-讲解自定义动画的定义,强调其与预设动画的区别。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为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自定义动画。
2.自定义动画的顺序调整:
-讲解如何调整动画的播放顺序,包括添加、删除和移动动画。
-演示如何设置动画的触发条件和效果持续时间。
3.动画效果的选择与搭配:
-讲解不同动画效果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演示文稿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动画效果。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包含自定义动画的演示文稿主题,并讨论如何合理运用动画效果。
-小组内分工:一人负责内容,一人负责动画设计。
2.动手操作: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制作演示文稿,并尝试运用自定义动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展示与评价:
-各组展示自己的演示文稿,其他组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动画效果的选择、动画顺序的合理性以及演示文稿的整体效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课堂提问环节:
-提问:在自定义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画的播放效果?
-提问:如何避免在演示文稿中使用过多或不当的动画效果?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定义动画在演示文稿制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探索和运用动画效果。
2.拓展:
-提出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个包含复杂动画效果的演示文稿,并分享给同学或家人。
-引导学生思考动画在信息传达和表达中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