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二、《自定义动画顺序》说课稿[001].docx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二、《自定义动画顺序》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自定义动画顺序》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利用动画顺序在信息表达中的价值。
2.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设计和调整动画顺序,提升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3.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动画制作技巧,并应用于实际项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动画顺序在信息表达中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内容需求设计合理的动画顺序。
②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包括动画效果、持续时间和触发方式的选择。
2.教学难点,
①灵活运用动画顺序,使动画效果既符合内容逻辑,又具有视觉吸引力。
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分配动画的显示时间和触发条件,避免动画过于复杂或冗长。
③学会使用动画顺序来增强演示文稿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系统等。
-课程平台:学校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作业布置。
-信息化资源: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电子教材和教学资源包。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动画顺序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动画制作软件:PowerPoint或其他支持动画设计的软件,如Flash等。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请同学们预习《自定义动画顺序》的相关内容,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自定义动画顺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动画顺序对信息传达有何影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动画顺序?”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如通过在线测试或预习笔记提交来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自定义动画顺序》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动画案例,引出《自定义动画顺序》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动画顺序的设计原则和技巧,结合PPT展示动画效果的变化。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演示文稿的动画顺序。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设计动画顺序,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动画顺序的设计原则。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和设计动画顺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画顺序的设计原则,掌握设计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包含自定义动画顺序的演示文稿,用于课堂展示。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资源,如动画设计教程和案例库。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设计演示文稿并准备展示。
拓展学习:利用推荐资源,学习更多动画设计的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动画顺序设计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自定义动画顺序》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演示文稿制作的重要一课。以下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动画顺序的设置和应用。
1.动画的概念与作用
-动画是一种视觉和听觉效果,用于使演示文稿中的元素按特定顺序出现。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