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第2课时分数的混合运算(二)(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日期和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和课堂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提高解题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选择运算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规则,包括: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例如:将分数加减法问题转化为同分母或异分母的加减,如\(\frac{3}{4}+\frac{1}{2}-\frac{1}{3}\)的计算过程。
-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以及如何处理带分数的乘除,如\(1\frac{1}{2}\times\frac{2}{3}\)和\(\frac{5}{6}\div2\frac{1}{2}\)的计算方法。
-混合运算中括号的正确使用,例如:在\(\left(\frac{3}{4}+\frac{1}{2}\right)\times\frac{2}{3}\)中,理解括号对运算顺序的影响。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在混合运算中,正确判断分数乘除与加减的先后顺序,例如:学生可能容易混淆\(\frac{3}{4}\times\frac{1}{2}+\frac{1}{4}\)与\(\frac{3}{4}\times\left(\frac{1}{2}+\frac{1}{4}\right)\)的计算结果。
-对于带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学生可能难以转换成假分数进行计算,例如:在计算\(2\frac{1}{3}\times\frac{2}{5}\)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先将带分数转换为假分数\(\frac{7}{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无法准确选择合适的分数运算策略,例如:在解决“一个苹果被切成5等份,小明吃掉了其中的3份,剩下的部分是原来苹果的多少?”这一问题时,学生可能无法正确使用分数减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PPT
-黑板与粉笔
-计算器
-小组讨论用白板
-练习题打印材料
-课堂互动软件平台(如班级管理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如果小明有1/2个苹果,小红给了他1/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苹果?”来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
-回顾旧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加减法规则,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加减乘除的顺序,以及如何处理带分数的运算。
-示例:讲解\(\frac{3}{4}+\frac{1}{2}\times\frac{2}{3}\)的计算过程,强调乘除在加减之前进行。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应用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例题1:计算\(2\frac{1}{3}\times\frac{2}{5}-\frac{1}{4}\)
-例题2:解决实际问题,如“小华有3/4升牛奶,他喝了其中的1/3,然后又加入了1/6升牛奶,现在他有几升牛奶?”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确定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当遇到带分数时,如何转换为假分数进行计算?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混合运算?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完成一系列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
-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堂小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分数混合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可以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