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oc

发布:2018-01-29约2.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李益欢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人民医院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后脑心综合征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降颅压、抗感染、护心等支持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红花黄色素以辅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颅脑外伤;脑心综合征;辅助治疗;治疗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79-02   脑心综合征,即脑源性心脏损伤,严重者可发生猝死。这就明显加重了患者的原发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1]。为此,我们需要探讨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康复,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特选取38例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后脑心综合征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降颅压、抗感染、护心等支持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红花黄色素以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47plusmn;2.1)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8~68)岁,平均年龄为(46plusmn;2.7)岁,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首先遵循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原则,进行止血治疗,脱水和利尿以降颅压;给予其吸氧、生命体征监测、抗感染等基础护理措施。另外,还需保护心脏功能,营养心肌、改善心肌功能,对于脑心综合征引起的心律失常可选用普萘洛尔口服,每天4次,一次(10~40)mg。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以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择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选择由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国药准字规格为50mg/瓶。用法:取红花黄色素100mg,溶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为1疗程。并严密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部分改善,心电图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心功能以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安全。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患者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满意度   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疾病预后等内容,总分100分,ge;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lt;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广义是指各种颅脑疾病包括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因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均会导致心脏损伤,即各种颅脑疾患引起的继发性损伤。狭义是指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冠状动脉疾患。颅脑损伤后,机体可通过延髓调节迷走神经的心动抑制性神经元,最终引起呼吸性心律失常;同时,脑损伤后机体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水平应激性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坏死[2]。心律失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安全。因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对于颅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除常规病因治疗、保护心脏功能等对症性处理外,还选择红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