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实录2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实录2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实录2,主要内容包括金朝的建立、发展及其与南宋的对抗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到的辽、夏、北宋的历史知识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脉络。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解读历史文献,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到民族关系发展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金朝的建立过程和金朝的疆域范围,以及其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
②金朝与南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特别是南宋抗金斗争的历程和影响。
③金与南宋对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金朝与南宋对峙的复杂历史背景,包括民族矛盾、政治斗争、经济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
②掌握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如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岳飞抗金等,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③分析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社会变迁的特点,如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的趋势等,并理解这些变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关键事件和人物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和在线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互动式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中国,有哪些民族之间发生了重要的冲突和对抗吗?这些冲突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与南宋的对峙。
讲授新课(20分钟)
1.金朝的建立与发展(5分钟)
-讲解金朝的起源、建立过程和疆域范围。
-分析金朝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
2.金与南宋的政治对抗(5分钟)
-讲解金朝对南宋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施压。
-分析南宋的抗金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3.金与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5分钟)
-讲解金朝与南宋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分析这些交流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4.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影响(5分钟)
-讲解金与南宋对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分析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趋势。
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金与南宋对峙的相关问题,如金朝的建立者是谁?南宋的抗金英雄有哪些?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事件,如岳飞抗金、宋金和议等。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并强调重点。
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意义。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1.教师提问: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教学创新: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趋势。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教学双边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
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金朝历史文献:《金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详细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