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修复习内容整理.doc

发布:2017-01-12约6.8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修复习内容整理 ? 一. 1、? 2、? 3、? 4、 5、?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其他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7、?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 9、?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0、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2、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4、自由平等观念: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其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5、公平正义观念: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法律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才有可能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16、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17、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8、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具体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19、人身自由: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狭义: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 广义: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20、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 21、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2、民事权利能力: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3、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24、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性质而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25、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行为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使用行政法律贵发做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26、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7、犯罪构成: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管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28、犯罪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9、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30、犯罪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所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31、正当防卫:《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众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