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三维目标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设计.pdf

发布:2018-01-24约4.1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三维目标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设计 摘要:三维目标的提出,旨在使不同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整体 素质的培养。本文就技工学校中的整合设计。 关键词:三维目标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一个创新性标志——“三维目标”理论。笔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 并针对技校的特点尝试将该理论逐步应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关系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总是以知识序列为主,是单一的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其实,课程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结构组成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 完整的素质结构。 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学科课程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 时间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的要实现的结果。也就是说,学生学 习一门课程,通过一定阶段,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能力上要 提高到何种程度。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称为结果性目标,它是新课程 三维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就不会规范地设计学 习程序,不会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过程与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 基础程序和具体做法,又称为程序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了“知识与 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习,学会发 展,学会创新。它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没有“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整体学科素质就很难生成与发展。“过程与方法”程序性目标有其自 身的特点:它由三个活动过程构成整个学习周期,就新知学习来说,一般 经过“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三个学习活动过程。以往大多数 教师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中做”,却做得有名无实,至于“反思调控” 更是行同虚设。其实,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而言,三者缺一不可, 它们三者共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称之为体验性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 体验性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掌握体验性目标,简言之就是学 会体验:学会了体验,才能学会学习;学会了体验,才能学会探究;学会 了体验,才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可见,在三维目标中,体验性目标居 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在一次学术报告中强调指出, 有兴趣才愿学,才能主动学;愿学、主动学才能学好学会;你有了学好学 会的体验,才能产生更大的兴趣。这形象地说明了体验性目标对“过程与 方法”、“知识与技能”两者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 作用。 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 新课程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 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 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要在理解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好这 一理论,这样才能充分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进行多元互动教学。 技校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类学校的学生来讲,各门学科的基础都有很大 的欠缺,这就要求技校基础课教师要正确设计三维目标。只有设计好三维 目标,才能是理论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角 度出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指数函数”是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数学》第一章第8 节的内容, 该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函数,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我根据技校数学大纲和技校学生的特点, 确定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2 、学会建立数学与实际中的应用关系注意观察数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培养数形结合能力。 3、数学源于生活,又为实际问题服务;数形结合,体现数学的美感。 以上分条表述了该节的三维目标。在实施中,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 现三者之间的整合发展。 首先,讲授完“指数函数”这一概念后,要求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出 y=2x x 两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两图像的对称美与形状的和 和 y= (1/2) 谐统一,从而了解两图的性质。这一过程是通过画图像(过程性目标)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