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旅游文化与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文化与民俗学 / Tourism Culture and Folklore
课程代码:030641
学 时: 32 学分:2 讲课学时: 30 上机/实验学时: 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教 材:赵荣光 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主要参考书:
(1)张文祥主编.旅游文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
(2)王明煊 胡定鹏主编.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3)伊华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林正秋.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作为基础理论课,本课程旨在对旅游文化研究的原理、基本内容和最新动态进行介绍,从更高层面来诠释旅游现象,以强调旅游的文化特性。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涵义;旅游文化的系统、结构及特征;旅游文化功能;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介文化的关系;尤其重点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扩大视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主线,主要讲授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实践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讲授旅游文化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文化事项,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进行独立地考察与思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工作能力。
第一章 概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熟悉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教学内容】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章 旅游文化的当代特征【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审美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概念,明确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旅游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特征与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审美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特征与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当代审美文化与旅游文化
第二节 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旅游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特征与作用
第三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化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趋向,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旅游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旅游行为的审美与休闲文化特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文化因素对旅游者的作用第二节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行为的审美与休闲特性
第四章 自然景观文化【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物一旦成为人们欣赏对象的景观,就与人类的旅游活动发生了以审美关系为主的各种关系,形成了自然景观文化。熟悉儒家的“比德”说,老庄的“天然”说及自然景观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意义,了解中国自然景观的“人化”过程,掌握自然景观的观赏类型。【教学重点难点】中国自然景观的“人化”过程和自然景观的观赏类型。【教学建议】播放一些中国自然景观的片子,加深对自然景观“人化”过程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意识述要
第二节 中国自然景观的“人化”过程
第三节 自然景观的观赏类型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的屋顶和装饰,熟悉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陵墓和坛庙,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陵墓和坛庙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教学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可就近选择有关古典园林或陵墓和坛庙,进行实训教学,一般安排四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屋顶和装饰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一)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二)
第六章 旅游与文学艺术【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以石窟造像为代表的古代雕塑,掌握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特征,以提高和丰富旅游工作者的文化修养。【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播放与古代雕塑、古代绘画和书法艺术有关的片子,或展示绘画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