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五章理血剂课程.ppt

发布:2016-08-04约4.5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章 理血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安丽凤  第十五章 理血剂          1.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 2.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特点。 3.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速效救心丸的组成、功效、主治。 4.五逐瘀汤的功用鉴别。    第十五章 理血剂 学习要点 概 念 药物-- 理血药为主组成   作用--活血祛瘀及止血 主治--瘀血及出血证 适应 症  血瘀--活血祛瘀  出血--止 血  分 类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十五章 理血剂          1.要辨证求因,辨清瘀血或出血之因,分清寒热虚实及轻重缓急。     2.在活血化瘀剂中多配伍益气养血药,以防伤正。 3.活血祛瘀剂性多破泄,故月经过多,血虚经闭,以及孕妇等,应当慎用或忌用。   第十四章 理气剂 使用注意   药物组成:活血祛瘀药为主组成 功  效:活血祛瘀 主  治:血瘀证   活血祛瘀 一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化瘀       【配伍特点】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 、生化汤 活血祛瘀药: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 配 理气药—柴胡、枳壳、桔梗 养血药—当归、白芍、阿胶   血府逐瘀汤 1 《医林改错》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一钱(3g) 【组成】 【来源】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主治】胸中血瘀证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血府逐瘀汤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病机】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 【制方特色】 桃红四物汤与牛膝配伍,活血祛瘀,引瘀血下行,重在治瘀 四物汤滋阴养血 四逆散与桔梗配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重在治气 气血兼顾 桃、红与牛膝活血祛瘀行瘀滞 1 柴胡与桔梗上行主升,牛膝、枳壳下行主降---升降并用 养血活血同施,祛瘀不伤正 用方要点: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 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现代应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 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 等属血瘀气滞者。 临床 应用 使用注意: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慎用。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血府逐瘀汤 1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五逐瘀汤鉴别 相同:均有川芎,均能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基础药 五方均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药物。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芍药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瘀血闭阻经络 少腹瘀血积块 瘀血阻于膈下 瘀血阻滞头面 瘀血内阻胸中 基础药物 方证病机 配伍药物 功效特点 病 位 临床运用 通络宣痹药: 羌、秦、地 温通下焦药: 茴、官、姜 疏肝行气药: 香、乌、枳 通阳开窍药: 麝、葱、姜 行气开胸药: 柴、枳、桔 祛瘀通络 温以活血 通瘀破结 活血通窍 祛瘀行气 主 治 躯干四肢 少腹部 上腹部 头面部 胸 中 胸中血瘀 瘀血痹阻经络 少腹瘀血 瘀阻 膈下 头面部血瘀 不 同 胸中血瘀 痛有定处 瘀血阻滞之脱发、白癜风、酒渣鼻 肩臂腰腿痛周身疼痛久治不愈者 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崩漏 腹中胁下有痞块疼痛、痛处不移   补阳还五汤 2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医林改错》 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4.5g)  地龙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红花一钱(3g) 【组成】 【来源】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病机】中风后,正气亏虚,气虚血瘀,血行不畅,脉络瘀阻 【制方特色】   补阳还五汤 2  第十五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生用黄芪大补阳气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通络药相配,体现了“益气活血”之法。 桃红四物汤去熟地,地龙 补气与活血同用,标本兼治,以补气为主,化瘀为辅 用方要点: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斜,苔白       脉缓为辩证要点。 现代应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       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