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者行为-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知环境 感知环境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 影响旅游决策的感知环境包括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 的感知距离两方面。 旅游环境包括旅游地的知名度、性质、旅游地资源、内容及组合状 况、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均对旅游者的 旅游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如人们一般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 感知距离是感知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客观距离是指地表两点间 的实际长度,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是指用克服距离所消耗的时 间、资金和精力来衡量。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但感知距离 还受到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 最大效益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 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地 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为旅游时间比。人们在做旅游决策时 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工人 农民 教师 军人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年龄 职业 旅游 偏好 学历 …… 性别 三、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矩阵中旅游者度假行为由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决定 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着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现象得以提高。 四、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 在旅游方式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旅游距离是由旅游消费可能线决定。 五、旅游决策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旅游决策过程 也是一种心理过程,与心理过程相对应,旅游决策包括三个阶段: ?认识需要阶段——认识过程 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前,要认识所购买的旅游产品,要明确哪个产 品符合自己的旅游偏好。然而,由于旅游产品购买过程和消费过 程不同步,旅游者在购买前不可能看到旅游产品,只有通过搜集 资料、借助于旅游企业的推介或亲友介绍,才能对旅游产品有个 大体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知识、经验都在发挥作用。 ?评价筛选阶段——情感过程 旅游者完成了对旅游产品的认识过程后,往往需要根据主客观因 素,对几个产品加以比较,在多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筛选 过程与旅游者的情感因素有关。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旅游者对某 种产品产生喜爱、偏好、愉悦的情感,就会做出购买该产品的决 定。情感过程与旅游者的个性及社会因素有关。 ?决定旅游阶段——意志过程 旅游者在经历了认识、情感两个心理活动过程后,还要经过意志 过程才能最终做出购买旅游产品的决策。意志过程是旅游者为达 到预定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意志过程和外 部刺激与旅游者自身心理特性有关。当然,旅游决策往往不是一 次完成的,需要在旅游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加以调整 和完善。 思考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尺度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涉及的空间范围 省际、全国、国际 省内、地区(市)内 县(市)内、风景区内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 具体表现为旅游者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在达 到目的地后,尽可能选择附近具有较高级别的旅游点进行旅游。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虽然旅游者想获得最大的旅游效益,但由于经济、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只 能在一次旅游活动中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旅游者对旅游地内 旅游点等级的选择与其一次旅游的行程呈正相关,即空间行为尺度越大的 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界别要求越高。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当旅游目的地不只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用环状路线把它们连接起来,避 免走重复路线,这是人之常情。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采用节点环状线路 ?在居住地附近 ?在暂住地附近 ?注重“游”的行为 ?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 ?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度假地 ?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及旅游空间行为的回头率高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资源个体的评价 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与专家学者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不一致,评价工作一般是专家来做,而他们的感知环境与大众不同因此他们能收集的到全面的信息,对信息的评价往往带有非大众化的倾向。 二、独特性、共性和临近效应 独特性和共性是互补的,独特性大则共性小,反之亦然。 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之间的相互影响。 正近邻效应: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引起特体在其附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