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一).ppt

发布:2017-08-17约7.3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 2、旅游动机及行为层次规律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旅游者的定义及分类 2、初步理解旅游动机及行为层次规律 为什么要研究旅游者? 旅游活动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旅游首先要研究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的活动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旅游者? 怎样统计旅游者? 什么样的条件下人才能成为旅游者?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如何激发 旅游者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各自的心理特征和决策特点旅游行为习惯有何不同? 实践意义 ——有的放矢开拓市场 ——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投其所好”地提供优质服务 一、旅游者 1、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1) 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下列人员也是旅游者: ①为娱乐、家庭和其他原因而旅行的人; ②为参加国际会议而旅行的人; ③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④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地,即使停靠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以下五种人不属于旅游者: 去某国就职,不管是否签有合同; 到国外定居者; 到国外学习,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和青年; 住在边境的居民或定居者, 越过边界到邻国工作 国际联盟规定的缺陷?: 当日返回的出国者,算不算国际旅游? 大量修学考察研究人员算不算旅游? 没有法律依据但实际在别国逗留的人 (客轮、飞机过境等) (2)1963年,联合国旅游和旅行会议(罗马会议): 游客(visitor):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去访问的人 旅游者(tourist) 短途旅游者(excursionist) 目的:娱乐、度假、保健、学习、运动 商业业务,探亲访友,公务出差和出席会议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旅行、游客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罗马规定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3)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为多数国家采用: 到另一个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以下条件: 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 中途停留的船只或飞机的乘客; 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 国际团体雇佣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以下几种类型的人不是游客: ?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人员; ? 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 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美国旅行数据中心、人口调查局定义为: 除通勤工作外基于任何目的离家160km的人, 不论逗留时间长短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口径: 游客: 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常住地)到其他国家(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但, 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间有规律往返的人 游客 海外旅游者 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