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临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临床分析
刘 阳
湖南省结核病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肺结核治疗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方法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对照组患者未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两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首先把血糖控制平稳,在此基础上抗结核治疗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肺结核的传播。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血糖控制;效果
糖尿病和肺结核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并存互相影响。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方面,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能够将肺结核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2.5plusmn;3.5)岁。疾病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有20例患者存在结核中毒情况,有16例患者为咯血症状,有14例患者为空洞,另外10例患者为痰菌阳性。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肺结核的诊断按照2008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抗结核治疗:两组患者均利用2HRSZ(E)/10HR(E)方案来进行治疗,若涂阳患者在经过2个月时间的治疗之后,对其进行痰菌检查,仍然是阳性,则对其延长1个月时间的强化期治疗,治疗方法为每天0.3 g异烟肼(H),每天0.45 g利福平(R),每天0.75 g链霉素(S),每天1.5g吡嗪酰胺(Z),每天0.75 g乙酰丁醇(E)。总的治疗时间为1年。
1.3.2血糖控制:对照组未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而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具体做法为: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对于患者中病程较短、症状较轻以及血糖轻度增高患者,利用口服降糖药来对其进行治疗,对于中度以及重度疾病患者,利用胰岛素来对其进行治疗,所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要以血糖结果为依据来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是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来进行联合使用,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血糖进行每天监测,患者出院之后,对患者血糖每周监测1次。
1.4疗效判断标准
每个月对患者痰涂片进行3次复查,1次胸片复查,对患者的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各进行1次复查。将各个阶段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与肺部病灶的吸收情况相结合,利用综合疗效的考核指标来对患者肺结核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对患者行X线检查,显示病灶被吸收或者是硬结钙化,患者的空洞闭合或者是开发性愈合,2个月之内患者连续3次痰菌阴转[1]。
1.5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chi;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症状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病灶很快被吸收,痰菌的阴转率比较高,在完成治疗之后,有28例患者的结核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患者的空洞闭合或者是有所减小,痰菌阳性患者均得到转阴,只有2例患者的病灶未出现明显变化,痰菌呈现出阴性,治愈率可以达到93.3%;对照组中有22例患者的病灶被吸收,有8例患者的病灶未出现明显变化,其中有5例患者的病灶比以前有所增多,3例患者的空洞比之前有所扩大,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lt;0.05),其比较结果见表。
3、讨论
糖尿病和肺结核两病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可合并存在,互相影响。糖尿病可使肺结核的发生频率更高,约为正常人的4~8倍[2],影像学改变更明显,治疗效果较单纯肺结核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早期、适量、联合、规律以及全程的原则,同时辅以免疫支持治疗,其疗程往往要长于单纯肺结核。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其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3-4],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常常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逐渐演变为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