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有30例临床分析.doc

发布:2018-02-01约3.7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有30例临床分析 窦念涛   (安徽省淮南新华医疗集团北方医院内分泌科 232082)   【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并且选择同期与我院治疗的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特征,并且根据血糖高、低将实验组分为A、B两组。观察血糖与病灶吸收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Plt;0.05),实验组患者的痰菌阳性率较高。且A组的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低于B组。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起来极为复杂,且其治疗效果与血糖情况有明显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肺结核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015-02   由于现代社会饮食条件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时都有多饮、多尿、消瘦甚至出现失明等症状。而肺结核则是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二者并存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化。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留心注意,发现先兆应积极治疗,为病人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治疗不及时是导致全身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高度重视。笔者通过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来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提供合理的方法[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并且选择同期与我院治疗的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5plusmn;10.5)岁。其中糖尿病先于肺结核患者有12例,肺结核先于糖尿病患者有14例,二者同时发现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5plusmn;10.5)岁。根据血糖含量情况,将8.4mmol/L以内的患者分为B组,将大于8.4mmol/L的患者分为A组。经检查确定30例实验组患者均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单一非结合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gt;0.05)。   1.2方法   抗核治疗: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所有肺结核患者均采取全国标准短程化治疗方案,为2HRZE/4HR(H:异烟肼片0.3g,每日一次,口服;R:利福平胶囊0.45g,每日一次,口服;Z:吡嗪酰胺片0.5g,每日三次,口服;E:乙胺丁醇片0.75g,每日一次,口服)。抗结核治疗的原则为早期、连用、适量、规律和全程。若治疗两个月后痰菌仍呈阳性,则加强为3HRZE/4HR。   糖尿病治疗:所有糖尿病患者入组前停药1周。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采用诺和灵30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餐前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每晚静脉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起始量为0.2U/(kg?d),监测血糖为三餐前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空腹和餐后血糖结果调诺和灵30R的用量和加用阿卡波糖,每3~5d调整用量,若次日血糖高于10,则增加4U,若次日血糖高于8,则增加2U。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诺和灵30R治疗,起始剂量为0.2U/(kg?d),只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诺和灵30R用量,每3~5d调整用量,若次日血糖高于10,则增加4U,若次日血糖高于8,则增加2U。诺和灵30R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提供,国药准字阿卡波糖由德国拜耳公司提供,国药准字所有患者在规定采血时采血测定血糖含量。根据血糖含量情况,将8.4mmol/L以内的患者分为B组,将大于8.4mmol/L的患者分为A组。   1.3 观察评定标准   在执行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结束后复查胸部X片评价其疗效。治愈:病灶完全吸收,硬结或钙化;显著吸收:病灶吸收一半以上,空洞闭合(瘢痕愈合和阻塞愈合或消失);部分吸收:病灶吸收lt;1/2,空洞缩小lt;1/2或以上;无变化:病灶无变化,空洞无改变或直径缩小lt;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技术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血糖控制情况与病灶吸收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Plt;0.05,有差异,P<0.01,有显著差异,Pgt;0.05,无差异。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