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选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以斩首为勇:把战场上杀敌看作勇武。 【18】是:这样。 轨:遵循,依照。 【19】动作者:劳作的人。 归,尽:使动。 【20】事:指战事。 【21】此之谓:之是结构助词。 【22】资:资本。 【23】畜:通“蓄”。积蓄。 【24】承:通“乘”。指趁机会。 【25】衅:缝隙,裂痕。引申为过失、罪过、缺陷、破绽、弱点等。 【26】侔:齐等,相当。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1】不然:不是这样。 【2】士民:指儒士、游侠。 【3】为势:造势。 【4】纵恣:肆意放纵。(依《汉语大词典》) 第四段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称:即“行”。 称兵,即举兵。 《左传·宣公十六年》杜预注:“称,举也。” 殆:危险。 【6】分:情分,情谊。与后文“仇雠”相对。 仇雠:仇人,冤家对头。 Qiú 配偶 报答;校刊;匹敌 【7】非……则:固定句式。不是……就是。 【8】衡:通“横”。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9】事:事奉,侍奉。 【10】所以持国:用来保持住国家的方法。 “從者,……皆非所以持国也。”是什么句式? 【11】未:衍文。 实:实际行动。 【12】举:与后文的“献”相对应。 图:地图。 委:托付,交付。 《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委,属也。” 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 之事,愿举国委大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3】效:献。 请:请求,这里有请求发落的意思。 兵:衍文。 未:衍文。 【14】实:实际行动。 【15】敌大:与大国为敌。 【16】存:指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 【17】交:当是“敌”字之误。 【18】为强国制:被动句。 【19】拔:含有被动的意味。 第五段 【1】外权:国外的权势。 【2】市:买。 市官:指猎取官位。 【3】内重:国内的权势。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4】事成则以权长重:指事强成功后,就可以凭借外权在国内获得重用。 【5】事败则以富退处:指救小国失败后,就可以凭借在国外小国获得的利益而退隐作富翁。 【6】诛:含有被动意味。 【7】矰缴 :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射中了,就可以得到猎物;射不中,还能收回自己的箭,没有任何的损失。 形容言谈者的话,成功了有所收获,失败了也没有损失。 【8】徼倖:徼,通“侥”。也写作“侥幸”。 【9】故:连词。犹“则”。 希望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1)兔丝故无情,随风任倾倒 。(李白《白头吟》) 故:副词。本来。 (2)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 故:副词。仍然,还。 (3)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 (《吕氏春秋·制乐》) 故:副词。特意,特地。 (4)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 (《战国纵横家书》) 故:副词。必定,一定。 (5)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 故:连词。于是,就。 (6)燕人无惑,故浴狗矢。 (《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连词。反而。 (7)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者。 (《墨子·天志中》) 故:连词。则。 【10】乎:介词。 当:适当、恰当。 否:与“当”相对,指不当。 【11】诛罚不必其后:诛罚没有一定在事败之后施行。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史记·商君列传》) 【12】外事:指外交事务。 【13】王:名词作动词。 【14】强、治:一对相对概念。前者指国家强大,后者仅仅指国内安定,还达不到强大的地步。 【15】责:求。 《墨子·公孟》:“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 【16】之:相当于“则”。 “内政之有”:即“内政中就有”。 《吕氏春秋·功名》:“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7】不至于治强:达不到治强。 第六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