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9505 韩非子 生平简介 韩非子(约前275—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或“韩子”。韩非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从师荀卿。韩非口吃,但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1]?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司马迁: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礉 ”。 《韩非子》 《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十多万字。韩非的思想主张集中反映在里面。因此可以说《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寓言来说明道理,书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据现代诗人公木统计,《韩非子》中有寓言340则。他利用寓言故事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愚昧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入木三分,淋漓痛快,耐人寻味。我们耳熟能详《自相矛盾》、《扁鹊治病》、《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这些寓言都出自《韩非子》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生平经历 * 前280年(韩釐王十五年) 出生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 “为人口吃,不能道说” * 前278年(韩釐王十七年) 三岁 秦强大,在七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毗邻的韩国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 * 前262年(韩桓惠王十年) 十九岁 此前接连三年秦对韩攻城略地,这一年,秦将白起率兵攻韩,一下攻取五十城。韩国统治层开始分崩离析,青年韩非开始上书给韩王 * 前257年(韩桓惠王十五年) 二十四岁 “数以书于韩王,韩王不能用”,愤怒于韩王“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于是开始埋头著述。 * 前253年(韩桓惠王十九年) 二十八岁 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有李斯等人。 * 前247年(韩桓惠王二十五年) 三十四岁 韩非和李斯学成,先后告辞老师荀子。韩非返回韩国,潜心于写作,积之年月,成“五十五篇,十万余言”,李斯西行入秦。秦国全部占有韩国上党郡。 * 前236年(韩王安二年) 四十五岁 李斯奉秦王命到韩国,促其速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程中,会见到十五六年未见的韩非。韩非出示《孤愤》《五蠹》等篇章,李斯看后,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手中。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弱秦”。 * 前235年(韩王安三年) 四十六岁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派韩非出使秦国。 *前233年(韩王安五年) 四十八岁 秦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药,令非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前234年(韩王安四年) 四十七岁 韩非到秦国,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之短。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在秦王面前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韩非子的一生 ??韩非子是战国末年韩国的一名贵族公子,他自幼才学过人,并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后到楚国跟随一代大师荀子学习,著名的秦朝丞相李斯曾与其同学,并自称无法赶超韩非子在学识上的广博深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