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文章摘要:信息技术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好学落到实处。但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不能滥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锦上添花 事倍功半
在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融合为一体,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好学落到实处。但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下面我将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感想。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教学锦上添花
(一)生动情境,快乐数学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兴趣是学生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思维的动力。
(1)创设探索性的情境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里的再创造指的就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进-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
例如:在设计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实践体验、发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把它结合到数学课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1)动手操作,享受学习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单一的数字练习操作和自主的动手操作,还不能充分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更加不能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利用电脑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用简单的鼠标操作课件,或在电子白板上用笔去点点画画,去感受一种新型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多让学生有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乐趣。
(2)应用技术,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与活动课整合,可以使教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等软件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软件,它们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一些可以表现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动态课件,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将几何画板作为整合课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了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后,采取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精髓,把一些知识的推倒过程,用几何画板来呈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充分借助计算机的优势,利用几何画板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剪纸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现在学生用几何画板我给出两个长和底、宽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因为长和底、宽和高相等拼出来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相等,通过电脑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等于它的底×高。
(3)增加训练,提高效果
在巩固练习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省去了课堂板书练习和擦黑板的时间,能在教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多样化的练习题目,使训练密度增加,留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