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doc

发布:2018-11-27约4.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 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起点较低,加之经费不足,微机室的软硬件配备不足,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这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思考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懂信息技术的人,将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 因此,在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在我任教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现在我将浅谈一下农村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障碍 1.硬件建设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离普及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农村一块。在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班额一般都二三十人,甚至更多,而学校所拥有的计算机台数远远达不到学生的人数甚至多数学校无微机室。例如在我校,一个班最少也有20人以上,但只有远程教育国家配备的一台电脑,上课时老师只有用其演示,学生很难得到动手练习的机会。然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计算机,开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都只是空谈。因资金的短缺而无法建立微机室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的因素。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设的课时也是相当的少。农村地区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识不清,把它看成是继体育、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门副科,可开可不开,在学习紧张的时候下还会出现“抢”课上、让学生留在教室里补作业的情况。尽管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但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为考试科目让路。虽然现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对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给开展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3.农村学生、家长对信息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简单学习工具或娱乐机器,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给我玩电脑游戏或者是练习打字、看网页的课程,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另外,家长、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紧迫性认识不足,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援与必要的投入。这些观念,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不能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实践能力的要求。 4.课件制作原则性、规范性不强 农村课堂教学课件只有在公开课才能得之一见,而且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运用了教学软件或者课件,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没有真正认识教学课件的作用,更忽视质量和效果。在制作课件时,通常只注重教师教的角度或者是直接将要写在黑板的东西照搬到课件中去,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这方面去制作教学课件。 二、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解决措施 1.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针对大部分农村学校无微机室的情况,国家要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专用经费拨付使用管理体制,帮助无微机室的学校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费用大,建议建立专门的信息技术专用经费拨付使用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各门学科服务。我们应当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使老师更轻松地教更多的东西,使学生更喜欢学更多的东西。 2.充实师资 管理、教学、操作、维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计算机文化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创新能力以及娴熟的操作技术。因此,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免费培训制度,多让他们学习,大力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增强他们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1)注意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来自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键盘操作在电脑教学入门中占一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