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计艺术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于修订20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我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进行20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和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着力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依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的基本要求,本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根据我校的发展定位,突出“大商大雅”,“经管法融合,商工结合”的商科办学特色,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把握专业主干,凝练专业方向,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增强社会适应”的思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实现学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同时要正确处理学校转型期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并要注意与学院制改革协调匹配,从而推进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继续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中心” 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在培养规格和专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就业创业对专业能力实际要求的,又有发展后劲的培养计划。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一体的培养方案要注重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改革;构建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及终身教育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结构体系。
(二)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协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同时,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即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体要加强对学生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拓宽教育教学的内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选修或讲座等形式,及时反映专业领域在当前经济社会变革中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理论发展信息;要积极开设自主学习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网络教学课程,2009版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至少要设置一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型课程;理工类学生应加强人文社科类基础知识培养,经管类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基础知识培养,从而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要统筹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校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育目标的内在联系上,从课内课外的结合上,审视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交叉重复问题,整体优化课程结构,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教学要扎实、有效,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进一步加强“思政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应用;学科基础课力求授课内容精,知识领域覆盖面宽,设置跨学科通论导读课程;专业课要把握主干,专业方向课要适应社会需求,凝练特色,反对庞杂。在解决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实践环节设置的科学性、逻辑性、前瞻性等前提下,提高学科基础课的系统化,专业课程模块化,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同时结合我校实际,体现“经管法融合,商工结合”的商科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杜绝过分单纯强调某一门课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因人设课的现象发生。
(四)坚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贯彻整体优化,精讲多练的思路,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精简课程总数,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要充分利用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