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发布:2025-02-19约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3-

PAGE

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11T)

(专业英文名称:WeldingTechnologyandEngineering)

一、业务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建设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本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热加工基础理论和焊接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在机械制造、冶金、钢结构设计及施工、压力容器、车辆、船舶制造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诸方面工作的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及焊接技术专业知识,接受现代焊接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焊接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焊接质量检验与监督、焊接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1.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3.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针对能力要求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

身体和心理素质

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公益劳动,军事理论与实践,军事训练,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信息检索与创新,现代焊接技术前沿讲座,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公共选修课,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专业能力

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信息检索与创新,机械制图测绘周,金工实习,焊接金相分析,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材料性能及测试实验周,焊接工艺实验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产品开发和设计

机械CAD,材料成型三维造型技术,三维CAD设计,电工学A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设计,焊接装备与设计,焊接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基础,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焊接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论文)

技术改造与创新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焊接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论文)

知识结构

人文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选修课

基础知识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检索与创新

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

工程材料成形基础,电工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专业英语,材料加工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材料测试技术,热工原理,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电源,压力焊,材料焊接性,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焊接金相分析,建筑结构基础及焊接生产,焊接装备与设计,特殊材料焊接技术,焊接工艺评定,钎焊,机械CAD,三维CAD设计,焊接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基础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加工原理、焊接电源、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材料焊接性、焊接质量检验与评价、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周,电工学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设计,材料性能及测试实验周,焊接工艺实验周,焊接综合实验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为2498学时(136.5学分),其中:必修课1858学时(99.5学分),占74.4%(72.9%),选修课640学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