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7)
(专业英文名称:Vehicle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内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知识、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能在车辆工程设计、制造、实验、科研和教学领域等部门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等工作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理论等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控制、汽车试验、汽车服务等方面的训练,具有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设计与制造、实验与研究、服务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3.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领域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机械学、汽车与发动机理论、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试验、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原理、设计、制造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毅力顽强,掌握初步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身体和心理素质
政治思想类课程、军事理论、体育等必修课程,哲学与历史、经济学与社会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
人文素质
人文、社会、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及团队素质
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2等必修课程,各类面向大学生的校内、校外大赛
专业能力
工具运用能力
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1-4,汽车专业英语
计算机能力
大学计算机A3、工程软件开发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车辆)、汽车CAD、汽车有限元法及应用
制图能力
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测绘周、汽车CAD、汽车三维造型实验周
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制造、技术维护能力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汽车构造(底盘)、汽车构造(发动机)、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CAD、汽车制造工艺学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车辆)、第二课堂与创新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学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各类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
知识结构
理论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技术基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流体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工程软件开发技术、汽车CAD、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知识及专业特色
专业知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
专业特色: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车辆)
前沿专业知识
汽车新能源技术
四、主干学科
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力学。
五、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底盘)、汽车构造(发动机)等。
专业课程: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CAD、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新能源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学课程设计、汽车三维造型综合实验周、汽车拆装实验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车辆工程生产实习、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周、汽车发动机实验周、汽车电子技术实验周、单片机测控综合实验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2529学时(139.5学分),其中必修课1945学时(104.5学分),占76.9%(74.9%);选修课584学时(35学分),占23.1%(25.1%)。理论教学课程学时2267(125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学时262(14.5学分)。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4.5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