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第18课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ppt

发布:2016-08-18约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 1、原理 (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流程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5)观察结果 3、实验疑难点拨 (1)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 无水乙醇: 二氧化硅: 碳酸钙: (2)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含有较多色素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酶水解。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的色素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而且要求含有较多色素,所以要求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色素与吸收光谱 2、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 (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吸收 (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3、植物叶中色素的化学性质与叶色的关系 (1)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2)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卜素稳定,叶绿素的合成易受光照、温度和Mg2+的影响。 (3)正常叶色: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3:1 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稳定。  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 4、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产生红光的现象叫做荧光现象。 当去掉光源后,用精密仪器还能测量到叶绿素溶液继续辐射出微弱的红光,这种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都是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又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 三、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形态: 2、结构: 3、功能: 美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实验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 (含量约占总量的3/4)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总量的1/4)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外膜和内膜),含基粒(类囊体堆叠而成)和基质,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其受光面积。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酶分布在基粒和基质中,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