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数学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的第一节《3.1 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的第一小节《3.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从生活中大量的图形入手,通过观察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基础,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丰富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和感受,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锥、棱柱等几何体在生活中的物体实例.
3.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培养几何直觉能力.
4.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5.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激发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素材,学生对它们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所以学生自己能举出一些立体和平面图形的实例,但前两学段的知识相对零散、不系统,本节开始比较系统学习空间和图形的知识.对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现实中的物体,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
2.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3.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表现欲强,对探究几何图形的好奇心也比较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抽象实物模型几何图形
抽象
实物模型
几何图形
具体实物实际
还原
利用实物原型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在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片中,感知图形世界,让学生主动发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通过演示图片、学生举例交流,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扩展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我建构实物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明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与具体物体之间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具:课件,投影仪,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尖)等实物.
3.学具:收集的图片,铅笔、三角板、圆规.
4.课件资料:从 HYPERLINK 或 HYPERLINK / /搜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材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和实物模型.
学生欣赏图片.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在活动1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1)审美意识;
(2)对演示图片倾注的情感.
观察实物、欣赏生活中美丽图片,感知图形世界,让学生体会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
城市建筑物、乡村简朴的住宅、交通标志、剪纸、北京的申奥运标志、大自然的动物,这些学习内容都是现实有意义的.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小学已经学过部分立体图形).因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有所认识,所以这些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说明:活动1中的图片的选择要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好是选择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图片.
『活动2』
问题
(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圆锥
(2)你能在生活中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圆锥
教师出示投影(或提出)问题(1).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在活动2中教师要关注学生:(1)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2)数学交流水平;(3)(部分同学)参与程度与情感态度.
演示图片和实物、学生举例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自我建构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构实物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立体图形的直觉.
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问题(2)有较大困难,所以需要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即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要学会倾听、欣赏,理解他人好的见解,从中获益.
『活动3』
问题
(1)观察下列物体,与给出的哪个几何图形相类似?
(2)请同学观察下列物体,与给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