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4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5-13约2.6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2.4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口试卷讲评课口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身处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无数图形构成的立体世界。确切地说,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世界。为此,新教材摒弃了传统从平面到立体的渐进式教学方式,开篇就带领我们探索身边那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这种转变正是新课程理念的生动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多元化的数学实践,锻炼直觉思维,深化空间认知,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空间与图形理解体系。

学习者分析

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一般抽象水平较低,形象思维能力较弱,从不同的方向看,也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如将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形状图,、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要求,但这样的抽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了

教学目标

1.体验并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图形,能够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三视图是表示物体形状特征的常用方法。

2.通过观察立体图形,会画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会根据某几何体的某两种形状图﹐找出满足条件的小正方块的数量。

4、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5、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从正面看与从左

面看的形状图.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问题1:同学们观察上图“火车头”分别是从哪个角度看的?

问题2: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能否从单一方向进行,为什么?

学生活动1:

学生观察思考,体会截面的含义。

活动意图说明: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出发,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

环节二:新知探究

教师活动2:

在小学,我们曾经辨认过从正面、左面(或右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例如,下图是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

请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然后请同伴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

尝试·思考

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请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构成?

答:如图,该几何体是由5块或6块小立方块搭成的.

操作·交流

请用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图,请同伴根据你画出的形状图搭出相应的几何体.与同伴进行交流.

由一个方向的几何体的形状图,还原的几何体往往不唯一.

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图探究组成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

(1)先由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确定第一层小立方块的个数,再由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确定层数和相应层数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把所有小立方块的个数相加.

(2)根据从正面和上面或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确定小立方块的个数,答案一般是不唯一的.

学生活动2:

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体会截面并进行想象后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

学生先思考,进行讨论和交流,表述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解答

学生思考,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感受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种形状图的概念.由于问题层次清晰,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因此能较为顺利地获得了三种形状图。

板书设计

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1.

2.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一个由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是()

2.由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选做题:

3.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它最多需要块小立方体;最少需要块小立方体.

4.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