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教学设计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上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优分率:70%左右; 及格率:95%左右
三、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工作是进行文献调研、筹备组织队伍,组织初期培训,使教师理解该项目的含义。第二阶段:探索阶段。组织教师初步设计面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测验量表。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工作从安排小范围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开始,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正式开展研究与试验。第四阶段:深入研究、总结归纳阶段。要按方案继续开展实验,并及时围绕研究目标和内容收集数据、总结经验,提炼归纳,初步归纳出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教学评价体系。归纳出符合我校教学情况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组织验收并逐步向其他学校推广经验,扩大本实验研究的影响。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实验(二) 2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 4 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5 国庆长假 6 复习第一单元;光和影 7 阳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样传播的 8 光和反射 ; 光与热 9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与热 ;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1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复习第二单元 11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2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 13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4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5 复习第三单元;我们的小缆车 16 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7 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 18 滑动与滚动;运动与设计 19 设计制作小赛车;复习 20 复习 21 复习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