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节炎症性肠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八节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吕爱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概述 * IB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种族差异,以北美、北欧最高,亚洲较低; 近年IBD在世界范围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 IBD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 概述 *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2.遗传因素 3.感染因素 4.免疫因素 * 一、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 (一)概念 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长,呈慢性经过。 1.症状(1)消化系统 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 (2)全身表现 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重症: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3)肠外表现 *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 轻者:仅左下腹轻压痛 重者:消瘦,贫血貌,常有明显腹部压痛和鼓肠 3.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癌变 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 * 4.临床分型 (1)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2)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重型、中型 (3)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 全结肠炎以及区域性结肠炎 *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黏液脓血; 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 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3.自身抗体检测 4.结肠镜检查 是本病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5.X线钡剂灌肠检查 * (四)诊断要点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克罗恩病、肠结核等。 结合结肠镜检所见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 *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 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抑制剂 4.手术治疗 *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腹泻 与炎症导致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1)病情观察(2)用药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 * 2.疼痛:腹痛 与肠道炎症、溃疡有关。(1)病情监测(2)其他护理措施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1)饮食护理(2)营养监测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 (七)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肠道炎症致长期频繁腹泻有关。 2. 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肠梗阻。 3. 焦虑 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关。 * (八)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 * (九)预后 慢性过程,有多次缓解和复发,不易彻底治愈。 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良好,轻型病例经治疗后病情可长期缓解。 少数暴发型、有并发症、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较差。 * 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CD) * 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全身表现以及肠外损害。 (一)概念 * (二)临床表现 1.症状(1)消化系统 腹痛:最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间歇性发作。 腹泻:常见。 (2)全身表现 发热、 营养障碍 肠外表现 *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 轻者:仅有右下腹或脐周轻压痛 重者:常有全腹明显压痛。部分病例可触及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 3.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 腹腔内脓肿 (二)临床表现 *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X线检查 小肠病变作胃肠钡餐检查 结肠病变作钡剂灌肠检查 4.结肠镜检查 * (四)诊断要点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腹泻、体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痛、腹块、肠瘘、肛周病变、发热等表现者。 结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