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炎症性肠病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溃结 降结肠,中重度 溃结 脾曲 溃结 横结肠 5.X线钡剂灌肠检查: 目的:① 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② 了解病变活动性和严重性 ③ 确诊并发症和鉴别诊断 表现:① 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② 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或条状存钡区,也可见多个小的原形充盈缺损 ③ 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 ④ 息肉形成 诊断标准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太原标准(摘要) ①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在排除感染性肠炎、Crohn病、缺血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病理、X线钡剂灌肠征象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②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表现或典型X线钡灌肠检查表现者可诊断 ③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随诊 临床有慢性腹泻、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疑诊本病时应作下列检查: 1.多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涂片找阿米巴以及根据流行区特点作除外血吸虫病等的检查 2. 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兼作黏膜活检,暴发型和重症患者可以暂缓检查 3.钡剂灌肠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同时除外肠道其他疾病 诊断步骤 慢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肠炎 慢性血吸虫病 大肠癌 肠易激综合征 Crohn病 鉴别诊断 项目 结肠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 有腹泻但脓血便少 脓血便多见 病变分布 呈节段性 病变连续 直肠受累 少见 绝大多数受累 末段回肠受累 多见 少见 肠腔狭窄 多见、偏心性 少见、中心性 瘘管形成 多见 罕见 内镜表现 纵行或匍行溃疡伴周围黏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 溃疡浅,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病理改变 节段性全壁炎,有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 病变主要在黏膜层,有浅溃疡、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Crohn病的鉴别 治 疗 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输血改善贫血,输白蛋白等 病情严重者禁食、静脉营养 开展心理治疗 腹痛、腹泻对症处理,控制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⑴氨基水杨酸制剂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4.0~6.0/d,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2.0/d,维持1~2年 ②5-氨基水杨酸(5-ASA):3.0~4.0/d,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1~2g/d,维持治疗 ③病变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可考虑灌肠治疗 SASP 2g 或 5-ASA 1g 地塞米松 5mg 保留灌肠1次/d 生理盐水 100ml ⑵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控制、减轻毒血症 泼尼松 40~60mg/d,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递减至10~15mg/d,可维持数月 ⑶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 1.5mg/(kg·d),分次口服,疗程一年 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者 择期手术指征:并发癌变、腹腔内脓肿、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激素可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2.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3.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4.世界卫生组织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5.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回盲部 降结肠 直肠 乙状结肠 诊断标准 Crohn病主要根据病史、X线和结肠镜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但必需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及肠道肿瘤 WHO标准: ①非连续性肠道病变 ②肠黏膜呈铺路卵石样表现或有纵行溃疡 ③全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伴有肿块或狭窄 ④结节病样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⑤裂沟或瘘管 ⑥肛门病变,有难治性溃疡、肛瘘或肛裂 ①②③疑诊;加上④⑤⑥之一者可确诊; ④加上①②③中的两项,也可确诊 临床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疼痛,可伴有呕吐、腹泻或便秘。阿弗他口炎偶见。有时腹部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炎性肿块。可伴有肠梗阻、瘘管、腹腔或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可伴有或不伴有系统性症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