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 思考题.pdf

发布:2015-09-06约4.0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思考题 1.胶束增溶与微乳状液有何异同点? 答: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热力学稳定的系统。 不同之处:胶束增溶中增溶物一般是有机物质,与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亲和 性。微乳状液中,表面活性剂包括助剂聚集于油水界面相互缔合形成界面层,在 界面层内则形成小水池,好像一个油包水的乳状液。 2 .净化溶胶通常有几种方法? 答:制备溶胶过程中,常生成一些电解质,除少量用作稳定剂外,多余的必须除 去,否则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A .渗析法:溶胶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电解质离子可以通过。所以把需 要净化的溶胶装在半透膜制成的容器内(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有羊皮纸、动物膀胱 和火棉胶等) ,膜外放纯溶剂,由于浓差因素,膜内电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透, 经常更换外面溶剂, 便可达到净化溶胶的目的。有时为加快渗析速度,在膜两 侧外加电场,提高离子的迁移速度,这就是电渗析。 B .超过滤法:超过滤法是用孔径极小而孔数很多的半透膜作为过滤膜,利 用加压或吸滤的方法使胶粒和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将所得胶 粒用纯介质迅速分散。若一次不行,可再次过滤,这样可得较纯的溶胶。有时为 加快过滤速度,可以在半透膜两边安放电极,加上一定电压,将电渗析和超过滤 两种方法合并使用,这样可降低超过滤压力,这种方法称为电超过滤。 3 .什么是丁铎尔(Tyndall )效应? 答:当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时,可从侧面看到一个混沌发亮的光柱。这种乳光现 象最早由丁铎尔(Tyndall )于 1869 年发现,所以称之为丁铎尔效应。由于胶粒 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故发生光散射现象,观察到的乳光是胶粒对入射光散射的 结果。同时,Tyndall 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便的方法。 4 .从瑞利公式可得哪些推论? 答:(1) 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越 强烈。 (2)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相差越大,散射越显著。 (3)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浓度成正比。 (4)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半径的六次方成正比。 5 .纯液体和一般溶液是否有散射光? 答:(1) 对于纯液体或纯气体,其 n =n ,无散射现象,但实际上它们也都有微 1 2 弱的乳光,这是由于密度的涨落致使其折射率变化而引起的。 (2) 对一般真溶液,其散射光是很微弱的;一般低分子溶液,其分子体积很 小,乳光很微弱,远不如溶胶明显。 6 .为什么在做旋光仪中,光源用的是钠光灯? 答:在测定研究对象的旋光值时,不希望有散射因素干扰,而钠光灯放出的是单 一、波长较长的黄色光,不容易发生散射,故用之以满足实验要求。 7 .为什么晴天的天空呈蓝色而日出、日落时云彩特别红? 答:当阳光照射地球时,由于空气中有灰尘微粒或小水滴,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 光、紫光被微粒散射后的散射光较强,所以看到的天空呈蓝色(实际上看到的是 散射光)。而在日出、日落时,太阳接近地平线,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我们 才能看到。阳光中短波长的青色、蓝色、紫色光被大气层中的微粒散射掉了,我 们看到的是散射较弱的红色、橙色透射光,所以特别绚丽多彩。 8.为何说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胶粒真实的运动情况? 答:由于分散介质的分子热运动不断地由各个方向同时冲击胶粒,其合力未被抵 消,短时间向某一方向有一显著作用,从而导致胶粒运动,因此布朗运动不是胶 − 粒的真实运动。胶粒受不平衡的冲击引起振动,周期约为 108 秒,而人类肉眼能 分辨的周期最低为 0.1 秒,因此我们所观察到的胶粒平均位移是胶粒在单位时间 内受各个方向冲击数百万次运动变化的宏观结果。 9 .什么是溶胶的电动现象? 答:电泳、电渗、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统称为溶胶的电动现象。电泳和电渗是因 电而动。电泳是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电渗是带电的介质在电场 中作定向移动;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是因动而产生电。沉降电势是带电胶粒在重 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产生电势差;流动电势是由于介质的移动而产生的电势差。 10. 高分子物质为什么有时能对溶胶起保护作用,有时又能引起絮凝? 答:对一定量溶胶,当加入的高分子物质数量较多时,高分子物质能对溶胶起保 护作用,当加入的数量较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