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发挥各种多媒体的教学功能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当代教育的课题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在线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方面的应用,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势对比,确定了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的性质,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了避免和解决的方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对于提高和优化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优势 演示 实验 在线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一、研究背景
《》
二、发展趋势
现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正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化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会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和国际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正在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风格选择感知方式;
2. 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感官刺激;
3. 高保真的声音、高质量的活动影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4. 丰富的交互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5. 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
6. 有助于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7. 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课堂演示中的运用
1.直观、生动地演示物理过程
综合使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演示物理教学内容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例如:在学习“两球弹性碰撞”的内容时,通过课件中两相碰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的放慢和定格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弹性碰撞的两个小球从接触、挤压、形变、产生弹力,然后形变逐渐恢复,弹力逐渐减小,最后形变完全恢复,两球体分离的全部过程。这些过程的课件设计可以通过Flash软件来完成,也可以将Flash导入到PowerPoint中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在碰撞过程中能量是如何传递的,进而得出两小球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关系,这样才能对动量守恒有更深刻的了解。
2. 连贯而富有逻辑性的演示物理实验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模拟功能,使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对“路端电压”、“内电压”、“断路”、“短路”等一些词句和现象难以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断路就是物体对地电阻为无穷大,短路就是物体对地电阻为无穷小。这种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影响了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公式的掌握,为解决这一难题,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摄像、剪辑等手段,在大屏幕上直接演示物理实验,正确建构概念,稳步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由于多媒体中那鲜艳的色彩、生动直观的演示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便顺理成章。
(二) 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1.“仿真物理实验室”模拟实验
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作用。研究电阻的串并联规律是物理电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的教学设计都采用理论演绎,推导得出公式的方法。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提供的虚拟电学工具箱,
2.简化测量工作、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在科学探究中,有的实验需要大量的测量和计算工作,有的实验要精确地绘制图表,消耗很多宝贵的时间。例如,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让学生根据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测得的位移h和时间t来计算得出公式v=gt和h=(1/2)gt^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三)在线学习中的运用
1.学习资源的获取
(1)搜索引擎
一般使用分类目录查询、关键字查询或特殊检索功能找到信息资源,目前较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有:谷歌(Google):;百度(Baibu):;雅虎(Yahoo):;搜搜(Soso):。
(2)访问教育网站、网校和数字化图书馆
常见的资源网站网校和数字化图书馆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网:;K12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