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第二节 创新实验:氨的喷泉实验说课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发布:2025-01-13约1.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氨的喷泉实验说课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氨的喷泉实验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创新实验,探究氨的喷泉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氨的性质和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氨的喷泉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与科学精神: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理解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②氨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③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

①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喷泉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操作中精确控制氨水溶液的浓度和喷泉装置的气密性;

③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尤其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动画视频、相关实验操作的图文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氨水、烧瓶、滴管、喷泉装置、防护用品等,并检查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确保每组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氨的性质,如氨的溶解性、挥发性等,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氨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氨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包括氨气与水的相互作用、喷泉现象的形成机制等。接着,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边讲解边示范,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然后,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3.巩固练习(10分钟)

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氨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指出实验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书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以及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思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拓展实验:探索不同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等)的喷泉实验,比较其原理和现象的异同。

(2)科学论文: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应用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的论文,了解氨的喷泉实验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3)化学历史:介绍氨的喷泉实验的发明背景和历史发展,以及它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4)跨学科知识:介绍氨在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作用,如氨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以及氨对环境的影响。

2.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氨水喷泉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建议学生参与学校的科学俱乐部或研究小组,参与更深层次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3)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有关氨的喷泉实验的拓展资料,如实验改进方法、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等。

(4)鼓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将所学知识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提升科学写作能力。

(5)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

①氨的溶解性及溶解过程中气压变化;

②喷泉现象的形成条件;

③实验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验现象

①氨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②氨气溶解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③喷泉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3.实验结论

①氨水溶液的制备方法;

②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期的对应关系;

③实验结果对氨的性质的验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