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发布:2025-03-28约2.9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2.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的环境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提升跨学科综合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强调反应条件、产物及其量的关系。

②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包括气体产生、颜色变化等,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的能力。

③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硝酸作为氧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铜的还原性在这一过程中的体现。

②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如正确使用滴定管、控制反应速率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③分析实验误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④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验原理,系统讲解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

2.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讨论法:在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教学直观性。

2.实验视频播放: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3.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讨论,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硝酸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展示一些关于硝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清洁剂、化肥等。

简短介绍硝酸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引出铜与硝酸反应的课题,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铜与硝酸反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铜与硝酸反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铜与硝酸反应的定义,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详细介绍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用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反应过程。

3.铜与硝酸反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铜与硝酸反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铜与硝酸反应案例进行分析,如硝酸在金属加工、金属清洗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反应条件和实际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铜与硝酸反应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硝酸。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铜与硝酸反应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硝酸的安全使用”、“硝酸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铜与硝酸反应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铜与硝酸反应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铜与硝酸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案例分析等。

强调铜与硝酸反应在金属加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7.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