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铜与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铜与硝酸反应实验,提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加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类型识别,氮元素价态变化的理解。
难点:实验操作细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反应机理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铜与硝酸反应的实时现象,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强调注意事项。对于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自行推导并验证。针对氮元素价态变化,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具体化合物,讲解价态变化规律。难点突破策略包括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以及课后练习巩固。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
2.辅助材料:相关化学反应的视频资料,氮及其化合物结构示意图。
3.实验器材:铜片、硝酸溶液、试管、滴管、防护用品等。
4.教室布置:实验操作区,实验观察区,讨论交流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来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请大家打开教材,翻到第五章第二节。
2.知识回顾
(1)请回顾一下,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有哪些?它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有哪些?
(2)硝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3.实验演示与观察
(1)我将为大家演示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首先,取一片铜片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硝酸溶液。
(2)观察铜片与硝酸反应过程中,铜片的颜色变化,以及产生的气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分析与讨论
(1)请大家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测铜与硝酸反应的产物。铜片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溶液的颜色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2)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尝试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类型。
5.反馈与讲解
(1)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大家的答案。
(2)根据大家的讨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ext{Cu}+4\text{HNO}_3\rightarrow\text{Cu(NO}_3\text{)}_2+2\text{NO}_2+2\text{H}_2\text{O}\]。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铜被氧化,硝酸被还原。
6.知识拓展
(1)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铜与硝酸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2)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对化学反应有什么影响?
7.实验操作
(1)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注意实验安全,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2)实验过程中,请大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8.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铜与硝酸的反应,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了解了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验能力。
9.课后作业
(1)请根据实验报告,总结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2)查阅资料,了解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次实验做好准备。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铜与硝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在实验操作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掌握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类型。
2.实验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安全、准确地完成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并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与推理: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铜与硝酸反应的产物,推导化学方程式,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