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实录 西师大版.docx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一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实录西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在学生已掌握1-9数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通过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学生能够提升对数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空间观念和计算技能。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1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书写。
2.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
1.学生对数字10的抽象理解和书写。
2.加减法运算中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解决办法:
1.通过实物操作、游戏和故事情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字10的概念,并练习书写。
2.利用直观教具和图示,讲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通过反复练习和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技巧。突破策略包括分组练习、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和操作活动,如使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字和加减法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练习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趣味游戏,如“数字接龙”、“算数接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动画演示加减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
2.学生齐声朗读课题,初步感知本节课的主题。
3.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1-9数字,为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1.认识数字10
(1)老师出示数字10的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
(2)学生尝试说出数字10的组成,并举例说明。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字10与数字9相比,有什么不同?
(4)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字10是由数字9和数字1组合而成的,表示有10个物体。
2.加减法运算
(1)老师展示加减法算式,如3+2=5、5-2=3,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2)学生尝试说出加减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老师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如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
(4)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练习简单的加减法算式。
3.进位和退位
(1)老师出示进位和退位的算式,如7+5=12、12-5=7,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2)学生尝试说出进位和退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老师讲解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如先计算个位,再计算十位。
(4)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练习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出示一组10以内加减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老师出示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老师出示一组10以内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2.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给予点评和指导。
3.老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等。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老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与家长共同完成“数学家庭作业”,培养家庭数学氛围。
3.课后收集与10以内数有关的物品,如计数器、数字卡片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认知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和辨认数字1至10,并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如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表示这些数字。
2.**加减法运算掌握**: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包括简单的进位和退位问题。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计算规则。
3.**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在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运算的顺序和逻辑关系,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增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课堂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