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002-2011 五味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2002—2011
五味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11-12-22发布2012-0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2002—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文登市药材技术服务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黎明、邵俊飞、徐元辉、刘衍明、王丹。
1
DB37/T2002—2011
五味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味子无公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子)质量、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区域内无公害五味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3.2
斜栽
根据苗的大小,开与床面成30°~45°夹角、深度10cm左右的沟,按照适当行距将苗摆在倾斜面,使苗芽头在土表以上,覆土、压实。
3.3
沙藏
种子保存的一种方法。将1份种子与3份以上的湿沙拌匀,置于地势较高处深约60cm坑内,上面覆盖约10cm沙子,再覆草保湿。
4产地环境
2
DB37/T2002—2011
4.1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8℃~12℃,无霜期150~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900mm。生长期平均降水日90~100天,年平均日照2200~2600小时。
4.2环境质量
五味子产地空气、灌溉水、土壤质量等条件符合NY5332的要求。
5种子(苗)质量
5.1种子质量
椭圆状肾形,表面桔黄色或黄棕色,平滑,有光泽。千粒重10~12g,原种纯度≥98%,生产用种纯度≥95%,种子发芽率≥60%。
5.2种苗质量
根茎直径0.4cm以上,根长15~20cm,根系发达,芽头饱满、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6选地整地
6.1选地
壤土或砂质壤土。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pH值为5.5~7,有机质含量大于0.8%。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
6.2整地
9月中旬施入优质有机肥作为基肥,育苗地每667m2用肥量3000~4000kg,移栽地每667m24000~5000kg。每667㎡均匀施用辛硫磷5.0kg和敌克松2.5kg杀虫。翻耕2~3次,深度为15~25㎝。
7繁殖方法
7.1育苗
7.1.1选种
果实成熟时,选果粒大、均匀的果穗晒干。
7.1.2种子处理
11月下旬,用清水浸泡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洗净,漂去瘪粒,捞出,沙藏。播前半个月筛出种子,催芽至60%的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7.1.3播种
4月上中旬。每667㎡用种8~10kg。条播,行距15cm,开浅沟,深3cm,均匀撒播于沟内,覆细土2cm,稍加镇压后覆草保湿。
7.2挖穴移栽
3
DB37/T2002—2011
7.2.1挖穴
按株、行距60~70cm×150~200cm挖穴,穴深30~35cm,直径60cm。每穴施入腐熟圈肥2~3kg,与土拌匀。
7.2.2移栽
春季移栽4月上旬至中旬,秋季移栽11月上旬至中旬,斜栽。以春季移栽为宜。边起苗、边移栽。使根系舒展,栽后踏实,浇透水。及时查苗补苗。
8田间管理
8.1搭建支架
按行距1.5~2m、杆(列)距4~5m定点挖坑埋置木杆或水泥柱,用木杆、竹竿或铁丝在立柱上部搭成支架,主蔓处立杆以引蔓上架。
8.2除草
及时人工清除田间杂草。8.3追肥
移栽地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于5月中下旬花蕾开放前施入,每株施硫铵、过磷酸钙各25g;第二次于7月上中旬,每株施过磷酸钙50g。
8.4灌溉与排涝
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8.5修剪
每年2月修剪。剪除不开花或只开雄花的短果枝;中长果枝按间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