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68-2010 瓜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768—2010
瓜萎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1发布2011-03-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1768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单成钢、倪大鹏、张教洪、王维婷、朱彦威、王志芬。
1
DB37/T1768—2010
瓜萎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瓜蒌无公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初加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各地无公害瓜萎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37/T274-20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4285、GB/T8321、NY/T496-2002、DB37/T274-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瓜蒌
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干燥成熟果实,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
3.2
无害化处理
本标准称无害化处理是指在农家肥料制作堆肥过程中,经物理或生物方法等处理,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去除有害物质。
3.3
安全间隔期
最后1次施药到作物收获时允许间隔的天数。
4产地环境
应符合DB37/T274-2000的要求。
2
DB37/T1768—2010
5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盐碱地、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冬前结合深耕,每667m2施无害化处理农家肥3000kg,整平、耙细。翌年春季,开沟做畦,畦宽2m、高0.3m。在畦边0.5m处开沟,沟宽1m,每667m2深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50kg、饼肥100kg、磷肥20kg、硼1kg、锌肥1kg作基肥。
所用肥料和使用原则应符合DB37/T274-2000的要求。
6繁殖方法
以分根繁殖为主。
6.1种根选留
选择2~3年生粗细均匀、断面白色新鲜、无病虫害的雌、雄株块根,雌雄株比例保持在10:1。
6.2种根处理
种植前,将种根切成长5cm~7cm根段,浸入多菌灵400倍液中消毒。
6.3栽根
3月~4月中旬,按株距约50cm、行距约1.6m穴播,穴深10cm~12cm,每穴放1段种根,覆土4cm~5cm压实,培成10cm~15cm小土堆,浇水,覆盖地膜或草甸;雄株均匀分布田间,利于人工辅助授粉。
7田间管理
7.1定苗
栽种第2年苗高约15cm,按株距约1m定留壮苗。
7.2中耕除草
生长期间,锄草宜勤,松土2~3次,保持土壤疏松。
7.3追肥
从第2年起,苗高30cm和6月中旬(开花前)追肥2次,在距植株四周约15cm远处开沟施入,每667m2用无害化农家肥500kg~1000kg或饼肥50kg,尿素10kg,二铵10kg;花期喷施0.1%~0.3%硼肥,提高座果率。
所用肥料和使用原则应符合DB37/T274-2000的要求。
7.4搭设瓜架
按柱间距约2m,柱行距同瓜蒌种植行距,棚架高约1.5m,将长1.8m木柱或水泥柱埋入地中,夯实固定;顶部每两行柱子用铁丝或竹竿纵横结网,间距约25cm。
7.5整枝上架
3
DB37/T1768—2010
当茎长约30cm时,在每株瓜萎旁插上竹竿或高粱秸,用细绳捆在一起,上端捆绑在架子上,以便引导茎蔓攀援上架。每棵选2~3根健壮的茎,引其上架。及时去除多余的分枝及腋芽。
7.6辅助授粉
开花期早晨8~9时,用新毛笔或棉花蘸取雄花花粉粒,授在雌花柱头上。
7.7排灌
在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防涝。灌溉用水应符合DB37/T274-2000的要求。
7.8越冬剪枝、堆土
封冻前,将离地约50cm以上的茎割去,余下茎盘在地上,然后将株间土壤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