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冬日有怀李白》.docx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冬日有怀李白①
杜甫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②
短褐风霜入,还丹③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④,空有鹿门⑤期。
【注】①本诗作于天宝四年冬天。杜甫曾与李白一同采药炼丹,畅游近两年后在齐鲁分别。
②韩宣子称赞季武子家中的一颗美树,季武子表示会好好培植它,以此不忘《角弓》的意思;《角弓》大意表示兄弟之国应当互相亲近。
③还丹是道家炼丹的术语。
④王徽之曾在一个雪夜乘小船拜访远在剡县的戴逵,到门口后却不入而返。王徽之解释他是乘兴而去、兴尽而返。
⑤鹿门山是后汉隐士庞德公采药隐居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诗人独自于书斋中思念李白,情感真挚,“终朝”体现思念的长久。
B.颔联使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杜甫与李白之间如手足般的深厚情谊。
C.颈联想象李白身着粗衣、炼丹进程受阻的情景,感叹其生活窘迫与求道艰难。
D.本诗语言质朴平实,在对李白的思念中交织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无奈。
16.清代学者汪瑗认为本诗尾联的上下句分别与颔联和颈联呼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颈联是写杜甫自身的情况,而非想象李白。)
解析
颈联“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是杜甫自述境况,而非想象李白的生活。“短褐风霜入”写自己衣衫单薄,饱受风霜;“还丹日月迟”指自己炼丹未成,时光蹉跎。这两句是杜甫感慨自身困顿与求道无果,而非描写李白。?
其他选项分析:?
A项正确,首联“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直接抒发对李白的思念,“终朝”强调思念之深。?
B项正确,颔联用《嘉树传》和《角弓》的典故,以兄弟之情喻二人友谊,含蓄深沉。?
D项正确,全诗语言质朴,既有对李白的怀念,又隐含自身漂泊困顿的无奈(如颈联)。
16.①尾联上句呼应颔联。颔联以韩宣子与季武子的典故喻己不忘李白,尾联上句以王徽之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思念李白,却未能如王那样乘兴而去。②尾联下句呼应颈联。杜甫曾与李白一同采药,故用庞德公鹿门山采药隐居的典故与颈联呼应,说自己深陷生活困境,炼丹求道亦受阻,无法实现二人一起隐居的约定。(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寒冷的风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赏析: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将这首诗编在天宝四载(745年)冬,将《春日忆李白》编在天宝五载春。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相会相处,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李白与杜甫之间从此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中国文坛也因此可以大声地对“文人相轻”说“不”。一年多的同游论诗,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让他们日后的思念变得更加真实。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不可能忘却尘世,忘却他的朋友,他的问候化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经无尽地表达了他的思念,君不见江水日夜东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紧紧地贴向了现实,也把思念深深地化为了无尽的问候,不管李白日后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旧把问候捎给西风。李杜的相互理解导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给后世文人树以巨大的榜样,于是,有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谊,韩愈与孟郊的知心推重,欧阳修对王安石、苏轼的奖掖,等等。于是,这种问候传承了一种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间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荡漾。
总之,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