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鉴赏杜牧、李白、谢朓.ppt

发布:2017-05-23约5.47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宣城赴官上京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颈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观山望水,“惊梦”,别有深意,醉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 “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妓馆歌楼之意。;【苏小小 余秋雨《西湖梦》: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袁子才: 苏小小(阮郁) 《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张振华: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古代的艺人。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白居易:“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入世的内心矛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突作转折: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身体却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