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板料冲压课件.ppt

发布:2016-03-26约3.46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板料冲压 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 1、冲裁时板料的变形和分离过程 (1)弹性变形阶段 (2)塑性变形阶段 (3)断裂分离阶段 2、凸凹模间隙 间隙过大,凸模刃口附近的剪裂纹较正常间隙时向外错开一段距离,上下裂纹也不能很好重合,光亮带小,毛刺、塌角、斜度均增大。 间隙过小,摩擦严重,模具的寿命将降低。 当冲裁件断面质量要求较高时,应选取较小的间隙值。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无严格要求时,应尽可能加大间隙,以利于提高冲模寿命。 单边间隙(c)的合理数值可按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c=m? 式中: ?——板料厚度,mm; m——与板料性能及厚度有关的系数。 3.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落料模: dd=d; dp=dd-c (punch,die) 冲孔模: Dp=D; Dd=Dp+c 落料时凹模刃口的尺寸应靠近落料件公差范围内的最小尺寸; 冲孔时,选取凸模刃口的尺寸靠近孔的公差范围内最大尺寸。 4.冲裁件的排样 排样是指落料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合理布置的方法。 影响因素:零件形状;零件断面质量、精度;材料利用率;冲模结构;冲模寿命;操作的方便与安全。 排样合理可使废料最少,材料利用率高。图为同一个冲裁件采用四种不同排样方式时材料消耗的对比情况。 二、修整 修整:是利用修整模沿冲裁件外缘或内孔刮削一薄层金属,以切掉冲裁件上的剪裂带和毛刺,从而提高冲裁件的尺寸精度(1T6~IT7),降低表面粗糙度值(Ra0.8~1.6um)。 修整:冲裁件的外形称外缘修整,修整冲裁件的内孔称内孔修整(图)。 三、切断 切断是指用剪刃或冲模将板料沿不封闭轮廓进行分离的工序。 剪刃安装在剪床上,把大板料剪切成一定宽度的条料,供下一步冲压工序用。而冲模是安装在冲床上,用以制取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平板件。 第二节 变形工序 变形工序是使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位移而不破裂的工序,如拉深、弯曲、翻边、成形等。 一、拉深 拉深是利用模具使冲裁后得到的平板坯料变形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工序 2.拉深系数 拉深裂开 最小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则不小于0.5~0.8。 3、起皱与压边 拉深过程中另一种常 见缺陷是起皱如3-46。 为防止起皱,可采用 设置压边圈来解决图 3-47。 起皱现象与毛坯的相 对厚度(? /D)和拉 深系数有关。相对厚 度越小或拉深系数越 小,越容易起皱。 3.旋压 有些空心的回转体件还可用旋压方法来制造。旋压是在专用旋压机上进行如图 二、弯曲 弯曲是将坯料弯成具有一定角度和曲率的变形工序(图)为防止弯裂,最小弯曲半径应为 1、弯曲半径: 弯曲变形区 弯曲半径过小:变形区小,易裂;弯曲半径过大:回弹大(拉弯) 最小弯曲半径 2、弯曲时还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垂直(图3—50),若弯曲线与纤维方向一致,则容易产生破裂。此时应增大弯曲半径。 3、在弯曲结束后,由于弹性变形的恢复,板料略微弹回一点,使被弯曲的角度增大,此现象称为回弹。一般回弹角为0~10o。拉弯 三、翻边 翻边是在带孔的平坯料上用扩孔的方法获得凸缘的工序(图3—51)。凸模圆角半径r凸=(4—9)。在进行翻边工序时,如果翻边孔的直径超过允许值,会使孔的边缘造成破裂。其允许值用翻边系数Ko来衡量。 Ko=do/d 式中:do——翻边前的孔径尺寸; d——翻边后的内孔尺寸。 对于镀锡铁皮,Ko不小于0.65;对于酸洗钢,Ko不小于0.68 四、成形 成形是利用局部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改变形状的工序 (图),主要用于制造刚性的筋条,或增大半成品的部分内径等。图 a 是用橡皮压筋;图 b 是用橡皮芯子来增大半成品中间部分的直径,即胀形。 第三节 冲模简介 冲模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三种。 二、连续冲模 它是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的不同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工序的模具(图) 三、复合冲模 它是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工序的模具 (图)。复合模 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模具中有一个凸凹模 1。它的外圆是落料凸模刃口,内孔则成为拉深凹模。 第四节 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影响冲压件工艺性的主要因素有:冲压件 的形状、尺寸、精度及材料等。 同时应使冲裁件在排样时将废料降低到最少的程度。图3—57中的b较a更为合理,材料利用率可达79%。 (2)冲裁件的结构尺寸(如孔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