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docx

发布:2021-02-22约2.7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潮安县赤凤镇峙溪小学 蓝俊洪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生活实际中创设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动力。二、创设操作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创设数学竞赛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 创设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生活实际中创设一些场景、画面、 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数学教学的 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 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 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适当而有 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悬念情境 ,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例如:我在教学数学第十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牙膏包装盒,创设一个悬念的情境: 老师为什么发牙膏包装盒给我们, 这个盒子与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呢 ? 这样,学生就产生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教师便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进入学习。 又如:我在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刚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出“ 423、 3867 、303”这三个数,然后创设一个悬 念的情境,问学生:“这几个数都能被 3 整除吗 ?”学生经笔算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我说:“不用笔算,只要你们任意报出一个数来,老师马上能说出这个数能否被 3 整除,不信,你们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纷纷踊跃考老师。经过几个回合,学生被我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很想把老师的绝招学到手。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引发出来,他们想学习新知识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我便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课后,通过让学生做作业,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 3 整除。 二、创设操作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操作性的教学情境, 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问题, 并 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创设一些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等方式的教学情境,对一 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 演示或操作,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引导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 公式。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获得学习成果, 这样,不但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而且使学生在操作性的教学情 境中,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 1 米、1 分米和 1 厘米长的小竹棒若干支,然后指导学生量课本表面、桌子表面、教室和操场的长和宽,并让学生试算它们的周 长,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长+宽。我便问除了这条公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学 生自己总结了一条公式后, 觉得很有成就感, 很想再创造出计算长方 形周长的方法,结果他们很快又发现了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再通过 比较后掌握其中最简便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小组合 作、相互交流等方式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这既体现了教学活 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创设可操作性的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一起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去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 三、创设数学竞赛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