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胸腔置管灌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及护理.doc

发布:2017-08-28约3.8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腔置管灌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及护理作者单位:2642000 山东省威海经区医院(林江丽);山东省威海市船厂医院(王汉军) 通讯作者:林江丽 【摘要】 目的 观察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灌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护理体会。方法 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给予斑蝥酸钠维生素B6 50 ml、博来霉素60 mg胸腔内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辅以置管前后、积液引流及胸腔内注药的全面护理。结果 有效率90.0%(47/54),其中CR 33例(61.1%),PR 14例(25.9%);生活质量改善41例(75.9%),稳定8例(14.8%),下降5例(9.2%)。不良反应为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及皮疹,均为轻度。结论 博来霉素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辅以精心护理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改善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 博来霉素; 斑蝥酸钠维生素B6; 疗效; 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是胸腔积液最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反复穿刺,排净胸水后,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生物制剂或滑石粉,致胸膜粘连、固定以控制胸水。按照传统胸腔穿刺排液,因恶性积液增长速度快,需反复穿刺,但积液仍不易完全排净,影响胸腔药物治疗疗效。笔者所在科于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胸腔引流积液,并腔内应用博来霉素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结合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54例患者,男31例,女23例;年龄28~72岁,平均60.4岁;均经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查到癌细胞或胸膜活检证实为癌细胞浸润;原发灶为肺癌23例,乳腺癌12例,卵巢癌6例,胃癌3例,结直肠癌2例,原发灶不明癌3例,其他癌5例;大量胸腔积液32例,中等量胸腔积液20例,少量积液2例;单侧胸腔积液48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 1.2 治疗方法 超声穿刺点定位,常规体位为坐位,两例因合并骨转移癌不能端坐,采用卧位。在穿刺点肋间沿肋骨上缘穿刺,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8~15 cm(置管方法同静脉置管),导管末端接带有刻度引流袋。反复引流胸腔积液,约需24~96 h胸腔积液引流干净(中位时间为52.4 h),继之注入斑蝥酸钠维生素B6 50 ml、博来霉素60 mg,生理盐水40 ml、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每周一次,连续3周。 1.3 疗效评价 1.3.1 客观疗效 采用超声检测,参照WHO不可测量病灶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CR)为积液消失至少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为积液显著减少至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无进展(NC)为积液减少不足50%或增加不超过25%;进展(PD)为积液显著增加或死亡。CR+PR为有效。 1.3.2 生活质量 采用1990年孙燕教授制定的反映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草案[1],总分为60分,提高10分为改善,<10分为稳定,无变化或恶化为下降。 2 结果 2.1 客观疗效 CR 33例(61.1%),PR 14例(25.9%),NC 2例(3.7%),PD 5例(9.3%),有效率90.0%(47/54)。 2.2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41例(75.9%),稳定8例(14.8%),下降5例(9.2%)。 2.3 不良反应 6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4 ℃~39 ℃;3例患者出现胸部疼痛,疼痛强度2~4级,不需使用止痛药物; 2例注药后有轻度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后好转;1例皮疹,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肺纤维化、呼吸窘迫、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的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置管前护理 (1)充分与患者沟通,以明朗、自信的态度和语气向患者说明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方法,消除患者焦虑、悲观情绪,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书;通过沟通,患者消除或减轻紧张情绪,能较好配合治疗,全组病例术前均无需使用镇静剂。(2)对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鼓励患者通过置管引流缓解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观察患者症状,咳嗽剧烈患者,术前可给予可待因30 mg口服或含化止咳,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给予吸氧。(3)交代并指导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3.2 置管后护理 3.2.1 固定导管 静脉导管末端接固定翼,固定翼水平患者背部,并缝合于背部皮肤,并将导管弯曲呈弧度用“3M”透明敷贴固定于背部,避免导管打折、扭曲,以上可有效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落并保持引流通畅。导管接引流袋后应悬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