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力.doc

发布:2017-06-08约1.4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力》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三年级 2、学科:物理 3、课时:1 4、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加强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设计小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v/b1603299227.html 生:回答问题 师:要正确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学习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力》 二、教学新课 /v_show/id_XMzA1NjI5NzAw.html 守门员扑球 /u70/v_MTQ5NTI0MDM.html 看完视频后交流: 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 总结:力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 (2)观看:磁铁改变小钢球运动实验视频: /programs/view/6ToqDpqvUmw/ 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力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说出你见到的力改变运动方向的实例,在班内展示。 (3)回想自己骑自行车上坡和下坡的感受,体会运动快慢的改变,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观看自由落体运动视频,认识力改变运动快慢。 /programs/view/TmHwTZiI0mU/ 组内交流:总结生活中力改变运动快慢的例子 (4)观看利用百度搜索的射箭图片,认识力使物体形变,举出其他实例。 动手做一做 (A)、捏气球 (B)、用手将塑料尺变弯曲 总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 演示:推门的不同部位,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生自己动手小实验:利用手中的材料,例如推课本的不同部位,认识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如何用简洁直观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呢?先思考,然后自学课本力的示意图部分,认识课本中是怎样表示的。 学生试着画出对课本推力的示意图。画完后展示,肯定画的好的同学,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然后由学生总结展示,如何规范正确得画力的示意图。 巩固练习:画出竖直向上提水桶的力的示意图。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动手做一做,说出自己的感受: (1)用两只手捏住圆珠笔的两端 (2)用手压桌子 (3)用手托住课本等 观看以下利用百度搜索视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v/b1846680427.html 看完视频后小组交流:怎样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课本图12.4-4,12.4-5,分别说出如何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梳理、1、在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引起物体形变的是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橡皮筋被拉长 B、车座下的弹簧被压缩 C、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 D、石块从山坡上滚下,越滚越快 E、水平抛处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2、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时,船就离岸而去,这是因为人和船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 的。 3、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灯受到的拉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获得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