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ppt

发布:2025-04-05约3.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抽样的意义和步骤;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复核及管理。审计证据的特性及判定因素、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及其分类;本章要点审计证据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第一节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种类根据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根据审计证据获取的来源可分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第一节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证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可靠性。第一节审计证据第一节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03、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提供认定程序充分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控制测试02的运行是有效的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风险评估程序01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1检查文件记录2检查有形资产3观察4询问5函证6重新计算7重新执行8分析程序(可使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百分比法、趋势分析等方法)9第一节审计证据第一节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整理与鉴定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后,会将收集到的审计集中起来,未经整理的审计证据往往显得数量多且繁杂无序,没有条理。为了从这此审计证据中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证据做适当的取舍,留下重要的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审计证据,次要的,与审计对象无关的审计证据,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审计意见。01审计测试方法的选择02全部项目测试03当审计人员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04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05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06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选取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特定项目测试01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可能包括:02大额或关键项目;03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04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05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06审计抽样方法07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抽样的概念与分类01审计抽样的概念02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以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03抽样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出的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04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抽样审计的分类任意抽样审计法判断抽样审计法统计抽样审计法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三、审计抽样的实施步骤确定抽样总体确定有效样本容量弄清总体的内涵确定总体的范围明确总体截止时间总体规模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抽样和非抽样风险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审计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法整群抽样法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审查样本项目审计人员在对样本进行审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定义误差,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一般情况下,在实施控制测试时,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在实施细实质测试时,误差是指错报。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评价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当样本实际误差(率)与预期误差(率)基本相同时,表明抽取的样本基本符合审计要求;当样本实际误差(率)小于预期误差(率)时,表明选取的样本数量太多,虽然样本足以代表总体特征,却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并未使审计抽样效果达到最优,但由于审计抽样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其抽样结果符合审计工作要求;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当样本实际误差(率)大于预期误差(率)时,说明抽取的样本的数量偏少,审计人员应根据样本实际误差(率)大于预期误差(率)的多少、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判断是否接受样本结果。形成审计结论审计人员根据推断的审计总体特征,形成审计结论。第二节审计抽样技术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存在形式: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使用文字:中文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审计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