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四章第3节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2. 会推导动能定理。
3. 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2.推导动能定理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预习:
动能定理的推导:
情景: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S后,速度由v1增加到v2,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恒为f。
(1).问题:根据情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合外力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2).推导过程:
(3).结论:
四、新课教学: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功和能关系。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做功又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如离站加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又有什么定量关系?
(二).学习过程:
1、展示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及结论。
2、动能定理:(1)内容:
(2)公式:
(3)适用条件: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4)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五、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面上移动了s,拉力F跟木箱前进的方向夹角为a,木箱与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f,求木箱获得的速度。
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为 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s为600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3、书P73 练习1
4、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 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 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 J
5、如图所示,在水平台面上的A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 )
A.mv02/2 + mgH B. mv02/2 + mgh
C.mgH–mgh D. mv02/2 + mg(H-h)
6、某人从距地面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100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m/s,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6m/s,取g=10m/s2,试求: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
7、质量为m的质点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中从上部边缘由静止下滑,滑到最低点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 mg,则在下滑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作了多少功?
8、课本P72 例题
9、如图所示,一球从高出地面H米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米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六. 课堂小结:
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总=
2.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和= EK2- EK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