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ppt

发布:2018-02-11约1.6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5年3月 参与人员: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我校36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我校361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研究分为准备、实验、结题三个阶段。 ???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 主要任务:成立课题组,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实验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1月): 主要任务: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调查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现状,找出“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原始材料,扎实开展研究;做好阶段性成果总结,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 主要任务: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编写思想品德教学案例集。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研究论文(论文、教学随想) 3、优秀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word形式) 4、优秀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ppt形式)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