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章呼吸功能不全李煜生.ppt

发布:2015-09-15约6.6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气变化 血流不足 病肺 健肺 全肺 VA/Q > 0.8 < 0.8 =0.8 >0.8 <0.8 PaO2 ↑↑ ↓↓ ↓ CaO2 ↑ ↓↓ ↓ PaCO2 ↓↓ ↑↑ N ↓ ↑ CaCO2 ↓↓ ↑↑ N ↓ ↑ ARDS中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无效腔样通气: 肺微血管栓塞或DIC(内皮细胞、血小板) 肺微血管收缩(血小板) 功能性分流: 炎症、水肿(白细胞、血管内皮) 支气管痉挛(白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II肺泡上皮细胞、水肿) 2.2.3 解剖分流增加 (increased anatomic shunt) 原因与机制 支气管血管扩张 动-静脉短路开放 肺实变、肺不张等 静脉血掺杂 (真性分流true shunt) RH LH 97%Hb氧合 3%Hb O2 吸氧无效 血气变化:仅有PaO2降低 ARDS中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血小板) 肺不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 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 呼衰 (外) 通气障碍 (PaO2↓ PaCO2↑) 换气障碍 (PaO2↓ PaCO2↑ ↓N) 限制性 阻塞性 弥散障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V/Q=0) 肺泡通气不足 第二节 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1. 酸碱平衡紊乱 2. 呼吸系统变化 3. 循环系统变化 4.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5. 肾功能变化 6. 胃肠道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一)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 血钾增高,血氯降低 (二)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肾功能不全、原发疾病 血钾增高,血氯升高 (三)呼吸性碱中毒 通气过度,二氧化碳降低 血钾降低,血氯升高 混合性酸碱失衡最多见! 二、呼吸系统变化 PaO2 60-30mmHg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呼吸运动加强 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反射 PaCO2 50-80mmHg 延髓化学感受器 PaO2<30mmHg 抑制 PaCO2>80mmHg 抑制 三、循环系统变化 代偿反应 心功加强 PaO2 PaCO2 反射 心血管 中枢兴奋 心率加快 心缩力加强 血管收缩 回心血量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交感 失代偿反应 心功受抑血管扩张 PaO2 PaCO2 酸中毒 高钾血症缺氧 血压下降 心缩力下降心律失常 肺心病 慢性呼衰累及,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 机制: 肺血管收缩 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缩窄 血黏度高 血管床破坏 肺血栓 胸内压增高 缺氧 酸中毒 右心 后负荷增加 心肌受损 心功能障碍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轻度(PaO2<60mmHg) 智力和视力减退 中度(PaO2 40-50mmHg) 头痛,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昏迷 重度(PaO2<20mmHg) 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 二氧化碳麻醉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80mmHg),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 肺性脑病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机制: 酸中毒和缺氧 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增加 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脑间质水肿 脑细胞水肿 脑血管DIC 脑疝 脑电波变慢 γ-氨基丁酸↑ 磷脂酶激活↑ 脑功能抑制脑细胞损伤 对脑血管的作用 对脑细胞的作用 五、肾功能变化 急性肾功能衰竭 六、胃肠变化 胃酸增加,胃黏膜糜烂、坏死、出血、溃疡形成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原则:提高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降低PaCO2。 具体措施: 1. 防治原发病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肺通气 3. 氧疗 4. 改善内环境紊乱和支持重要器官功能 *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氧疗正确选择: 删除样本文档图标,并替换为工作文档图标,如下: 从“插入”菜单,选择“对象...”... 单击“从文件创建” 定位“文件”框中的文件名 确认选中“显示为图标” 单击“确定” 选择图标 从“幻灯片放映”菜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