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吉林省卷)(解析版).docx
PAGE1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吉林省卷)
化学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长白山枕头刺绣 B.朝鲜族洞箫音乐
C.扶余老醋酿造工艺 D.吉林二人转
【答案】C
【解析】A、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洞箫音乐,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C、老醋酿造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二人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气体中能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氮气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且有刺激性气味,不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A选项错误;
B、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会加速食品的变质,不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B选项错误;
C、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不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C选项错误;
D、氮气没有毒性、没有气味、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D选项正确。
故选:D。
3.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图像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2个不同的原子构成,即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图中含有三种分子,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即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图中只有一种原子,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选项错误;
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且每个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选项错误。
故选:A。
4.(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 D.量取水的体积
【答案】B
【解析】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操作错误;
B、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来的一端浸没在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操作正确;
C、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直接吹灭,防止发生火灾,故C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可生产烟花则利用镁能够燃烧,放出耀眼白光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稳定性,选项错误;C、石墨质地柔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作铅笔,选项错误;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故选D。
6.下列举措不符合“绿色生活”的是()
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生活垃圾要分类,有利于回收再利用
C.为方便群众用餐,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D.使用不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碳作制冷剂制冰
【答案】B
【解析】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符合“绿色冬奥”,故A正确;????
B、生活垃圾要分类,有利于回收再利用,可以资源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冬奥”,故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森林树木的砍伐量,浪费资源,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冬奥”,故C不正确;????
D、使用不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碳作制冷剂制冰,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符合“绿色冬奥”,故D正确。
故选B。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参加该反应的与的个数比为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A、??对应的物质为氨气,化学式为NH3,故A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