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吉林省卷)(解析版).docx
PAGE1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吉林省卷)
地理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李明同学暑假期间到甲城镇去旅游。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城镇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 B.位于低纬度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
2.某人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正确的是(???)
A.河流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 B.甲城镇所处地形类型是丘陵
C.丁处的海拔为450米 D.如遇暴雨为了安全应避开丁处
【答案】1.D2.D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甲城镇所在的经纬度是40°S,65°W。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甲城镇位于南温带,A错误;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甲城镇位于中纬度,B错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C错误,D正确。故选D。
2.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A错误;甲城镇所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类型是平原,B错误;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丁处的海拔在200米~400米之间,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如遇暴雨会形成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安全起见应避开丁处,D正确。故选D。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有(???)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②④
4.肯氏兽是2亿年前的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A.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
5.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海洋连续而广阔,四大洋均地跨南北半球
B.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且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东半球陆地集中,且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3.A4.D5.D
【解析】3.①为亚洲,②为南极洲,③为欧洲,④为大洋洲,⑤为非洲,⑥为北美洲,⑦为南美洲;从题干材料知,肯氏兽化石在中国(位于亚洲)、南非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故A①⑤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化石能够远隔重洋,在不同地方发现,并不是动物迁徙的结果,因为肯氏兽不会飞,不可能越过大洋,A错误;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显然不是化石远隔重洋的理由,BC错误;肯氏兽这种陆生四足类动物原本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现在它们的化石远隔重洋,说明原来统一的大陆已经分解,这些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D正确;故选D。
5.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海洋连续而广阔,四大洋除北冰洋外,均地跨南北半球,A错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C错误,D正确;故选D。
截止2024年1月3日,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约为80.3亿人,超级人口大国中印人口总数合并占世界总人口的35%。读“中国和印度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6-7题。
6.由图可知(???)
A.印度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中国 B.中国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印度
C.2020年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 D.2020年印度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
7.解决印度和中国现阶段人口问题不合理的措施是(???)
A.针对中国推行鼓励生育政策 B.针对印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两国都禁止人口迁移和流动 D.针对中国需要做好养老保障工作
【答案】6.D7.C
【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曲线的斜率可以判断,2020年印度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D正确;AB错误;20